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6)

共检索到 146 条数据

  • 以非遗为抓手,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青海热贡艺术为例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总是相辅相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支,必须要保护与传承,而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身影也总是随处可见,把握好旅游发展的度,巧妙的融入进非遗文化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非遗文化也能为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以青海热贡艺术为例,使用实地调研法,分析热贡艺术与旅游融合对于双方的价值,同时结合实际给出二者融合发展的意见,以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可持续融合。

  •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创新策略 ——以沙河四匹缯布为例 2020-06-01

    传承与创新乡村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已成为开发乡村旅游、振兴农村传统工艺的重要内容。四匹缯布技艺是河北省沙河市传承数百年的手工织布工艺,也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使四匹缯布的生产、设计、营销与乡村旅游相衔接,挖掘其在文旅融合产业中的附加值,在保护中对非遗进行传承与创新,助推农民脱贫致富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要打造非遗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创新图案品种,丰富文化内涵;更新设计理念,转变营销模式;创新传承方式,培养传承工匠艺人;加强宣传推介,建设非遗特色小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的可行策略研究 ——以平湖西瓜灯项目为例* 2020-06-01

    平湖西瓜灯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基地建设弱化等问题;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组建专兼队伍、建设优质基地的方式,进而达到非遗传承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协同促进、实效提升等目的。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 ——以“顽木顽皮”皮雕为例 2020-06-01

    在文旅互哺、文旅共生的发展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际市场即时动向,更新商业模式,才能实现永续的活态传承。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以"顽木顽皮"皮雕的品牌化经验为依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文化内涵和商业模式、旅游业及品牌口碑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期推动非遗品牌化进程,提高其商业价值,改变非遗传承窘境。

  • 非遗“1+1”的创新探究 ——以皮雕与建水紫陶工艺的结合为例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融合创新,以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茶具设计中的创新探究为例,以非遗"1+1"的思维将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运用在茶具设计中,是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才能使非遗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期待通过注入不同传统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展现非遗"1+1"的材料之道、工艺之道、传承之道、工匠之道。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针对花艺陈设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分析,阐述如何让传统插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秉承中国传统文人内核,同时又有机结合当代设计思维、先进理念进行研讨。从我国传统花艺的背景,非遗传承困境及市场现状,其在室内设计中的特征及本质,如何传承创新四个方面阐述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从设计学角度以期能够给予相关行业从业者有效帮助。

  • 苏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的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技艺的再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深入研究,为室内设计注入文化灵魂,从而提升设计品质。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提升传统技艺的认知度,同时开发传统技艺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方法,从而挖掘传统技艺的精髓为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文化性提供理论支持。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探究——以三灶编织、三灶鹤舞为例 2020-06-01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将非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实践,将非遗元素运用于课程教学,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创产品。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让艺术创作形式多样化,促进艺术设计实训教学,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了解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将其有机地融合到艺术设计中。本文从三灶编织和三灶鹤舞两种非遗文化中找到新的构思,开拓艺术品市场,实现文化资源与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