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0)

共检索到 20 条数据

  • 江西画报江西非遗专刊2020年第一期 2020-03-10

    江西画报江西非遗专刊2020年第一期

  • 利用抖音带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推广研究 2020-06-01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凭借较强的趣味性、丰富的表现形式、精准推送、碎片化等特点,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非遗传承人纷纷入驻抖音,给古老而低调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非遗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广西非遗、短视频平台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通过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商业变现,增强非遗项目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乡愁记忆与江西非遗保护 2020-06-01

    本文在考察城镇化进程与乡愁思潮兴起之关联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乡愁记忆视角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乡愁安放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路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进行整体性保护;夯实非遗保护群众基础,建立起长效人才培养机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跨越乡愁记忆下的时空差距;树立全省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统一部署,协同发展;加大非遗保护不力地区的财政投入,以政策扶持来平衡地区差异。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实践研究 ——以桂林师专广西非遗文化特色课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传承与高校教育融合是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推行的政策之一。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课程雷同、无文化内涵建设、无专业特色问题,高职院校要将广西非遗文化特色课程融入旅游管理课堂教育,从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条件、学习评价等方面设计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地方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开辟非遗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 AR技术在江西非遗技艺和美术保护中的应用初探 2020-06-01

    2018年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的召开,2019年5G在南昌的试点使用都标志着虚拟现实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统美术有着极高的美学研究和保护价值,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把AR技术和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的自身特点相结合,有效地实现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

  • 色彩碰撞酿美感,非遗元素做点睛 ——谈广西非遗中的色彩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0-06-01

    在平面设计中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元素,要用色彩的碰撞来提升视觉冲击力,再用非遗元素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本研究从对色彩的直接借鉴和对色彩元素的深度提炼的两个角度,对广西非遗中的色彩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精要的分析和论述.

  • APP界面设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以湖南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界面设计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血脉。作为拥有历史悠久和灿烂文化的古老东方的国度,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在这互联网的时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人们眼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非物质文化的未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现在网络社会信息传递的便捷,我们利用现在手机APP应用功能,设计一款“湘西非遗”的app,重点设计app的视觉形象和界面设计,结合湘西地区的特色进行标志图标界面设计,希望通过手机app的功能加强对湖南湘西“非遗”的宣传力度,并扩大受众人群,提高文化继承的机会。

  • 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高校外语教学 2020-06-01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一代代人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处于黄河流域的山西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山西当地高校的英语教学偏重以西方国家的人文、历史、经济、科技等内容进行语言知识传授,英语课程中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力度比较弱。本文就高校英语教学融合非遗文化内容进行了价值探讨,并对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从文化意识、内容形式等方面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展开研究,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本土非遗文化保护和宣传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对外交流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