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 条数据
-
文化记忆视角下木版年画技艺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记忆,"非遗"归根结底保存和保护的是"技艺"与"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就是对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的传承和保护。凤翔木版年画从题材和色彩两个方面,呈现关中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传统文化记忆的承传,伴随木版年画的兴衰,遇到过障碍,出现过断裂,但新年画的问世却以现代文化记忆的方式做了相应补充。"非遗"的价值在为人类所利用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个过程也是文化记忆传承的过程。
-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记忆阐释 ——以山东省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记忆维度上去思考,时间、空间与传承人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它们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具体形式。时间层面,对非遗所涉及到时间节点进行研究,发现自我造血良好的非遗离不开一个完整的时间记忆模型,通过重复的压力,强化对非遗的记忆。空间层面,地点与物体。地点记忆作为针对某些内在体验薄弱的非遗来说,比如民间文学,是优于其它固化形式的记忆储藏间。物体记忆,非遗记忆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裹挟着传承人的情感、认同、经验以及意义,它的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亦是不断强化记住非遗的筹码。传承人记忆,不论是个体还是集体,保护与传承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换位思维,一种更为丰满地认识文化的基础,抽离出一种榜样的引领性。对非遗记忆维度保护与传承的关注,效果是缓慢的,但影响势必是深刻的。
-
乡愁记忆与江西非遗保护 2020-06-01
本文在考察城镇化进程与乡愁思潮兴起之关联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乡愁记忆视角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乡愁安放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路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进行整体性保护;夯实非遗保护群众基础,建立起长效人才培养机制;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跨越乡愁记忆下的时空差距;树立全省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统一部署,协同发展;加大非遗保护不力地区的财政投入,以政策扶持来平衡地区差异。
-
晋系传统炕围画的文化记忆 2020-06-01
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是一种区域特色鲜明的室内装饰艺术,其吸收借鉴了壁画、年画、建筑彩绘等相关姊妹艺术.自2008年炕围画入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学界的关注度依旧不够,并且大半学者基本上都着眼于晋系炕围画的历史溯源、艺术特征及非遗保护等表面现象的研究.虽然对晋系炕围画中的所涉的民间信仰多有谈到,但多半是轻描淡写、空有其表,但是对于晋系炕围画背后所隐含的家族集体记忆与地域身份认同却被疏忽鲜有涉及.因此本文试图运用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来深入解读晋系炕围画,以填补这一理论空白,力图对炕围画的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
记忆里的柴沟堡熏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听上去颇有点高大上的名词儿其实离我们老百姓并不遥远,衣食住行里就有不少是"非遗"项目.特别是那些"非遗"美食,不仅是传统,是文化,更因其食用过程与饮食者的生活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了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我而言,记忆里印象最深的"非遗"美食是柴沟堡熏肉.
-
基于记忆理论的程河柳编保护 2020-06-01
程河柳编作为湖北襄阳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悠久,极具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技艺”,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传承下来的不仅是工艺,还有“记忆”。对程河柳编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对这里族群文化与人民记忆的保护与传承。程河柳编展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部分乡村文化,也是该地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所说:“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故宫作为兼顾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历史建筑群,它包含的信息值得建筑师、设计师、历史学家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来研究。“非遗”本身同样包含了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其中的诸多信息值得广大设计师和学者的挖掘,传统工艺、图案、造型等元素皆可给中国现代设计带来新的灵感,因此,深入程河柳编的文化记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受冲击甚至消解的现象,对其保护工作的开展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内蒙古赤峰市历史悠长,文化底蕴丰厚,赤峰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以赤峰市非遗保护传承的田野调查为个案,对赤峰市的非遗保护传承现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研,从而有助于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记忆”建构路径初探 ——以宣纸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例 2020-06-01
新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和传承方式,也塑造了非遗"文化记忆"社会建构新的环境条件、表达方式和文化空间。文章以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文化记忆"路径建构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结合新媒体时代"文化记忆"建构的发展趋势,提出非遗"文化记忆"新媒体建构路径包括资源要素、服务要素、技术要素和价值感知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系,试图为非遗"文化记忆"传承和保护方式创新提供借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