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 条数据
-
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译介探析 ——以《鬼谷子传说》为例 2020-06-01
外宣译介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和宣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非遗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对其进行跨文化语言研究不仅营造美誉度的国际舆论环境,而且推进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共赢发展。该文以《鬼谷子传说》为例提出合适的非遗译介策略,准确传达非遗历史文化意蕴。通过翻译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媒介渠道有效促进外宣,让非遗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人民欣赏。外宣译介非遗使其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构建和谐国际发展环境,最终达到成功提高传播效果的外宣目的。该文将从跨文化视域对《鬼谷子传说》的外宣译介进行简要分析与探究。
-
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 2020-06-01
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以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上海是一座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国际化大都市,非遗的外宣翻译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手段。文章以海派皮影戏为例,分析上海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上海非遗文化普及、人才培养、推广途径等逐一研究探讨并给予了相关解决方案及建议。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动向 2020-06-01
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为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推广美丽中国形象提供新动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我国非遗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分类型的总结其研究内容,探析我国非遗跨文化传播的进展与趋势,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对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跨文化传播都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基于境外游客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 2020-06-0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愈加得到重视。而旅游产业是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通过游客的参观和体验,可以激发非遗文化在市场中的活力,使其获得更加持续的发展能力。本文从境外游客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非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为非遗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开发的现状及问题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