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移动传播路径 2020-06-01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关系到国家文明的进展,以及人们精神内涵的丰富。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在传播过程中有所丢失,其内容不够完整,部分非遗也逐渐失传。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放性的媒体环境下,对于各种文化内容的传播有了新的渠道和形式,主要以移动传播为主。移动传播的多样化形式和开放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价值,其传播优势十分显著。
-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文章介绍了在广西“创特”战略下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概况;分析了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索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制定扶持政策,确保足够资金;转变民众观念,制定传承规划;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健全管理机制,有效保护资源;深入挖掘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
“创特”战略背景下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文章介绍了在广西"创特"战略下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概况;分析了当前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索三江侗族非遗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制定扶持政策,确保足够资金;转变民众观念,制定传承规划;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健全管理机制,有效保护资源;深入挖掘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
赵罡:探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作的苏工美模式 2020-06-01
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近年来,高校在传统工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工艺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传统工艺研究人才和技术人才,构建传统工艺学科体系。同时,高校还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通过传统工艺人
-
“非遗”植入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路径探究——以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文化的DNA。而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对其的保育活化不能只停留在保护历史建筑躯壳上,还应该传承创新它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以汕头市推动有"潮汕人精神家园"美誉的小公园开埠区建设为例,提出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中,应充分结合当地的"非遗"项目和元素,通过强化规划设计、注重活态展示、注入科技元素等途径,激发历史文化街区和"非遗"文化的内在活力,使之在城市发展中真正发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让百姓的生活美起来 2021-08-26
让百姓的生活美起来
-
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在非遗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刘正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一书,深入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该书致力于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人,提供理论甚至经验方面的借鉴。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保护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可充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同时可推动文化资源以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简化文化的加工和整理工作。
-
边走边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一座地域的文化传承。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凸显出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已成当务之急。非遗究竟在何处?它是珠江、辽河的水,是滚烫的老黄酒,是余音绕梁的粤韵清音。非遗不是静态的目录,它是活生生可看可听可见可闻的动态生命,它藏在广东永庆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