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41)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41)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2)
学术交流(2)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文化空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论析 ——以当代桐城歌为例* 2020-06-01

    从文化空间的张力和压力视角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是一种有益尝试。基于对桐城歌的调查发现,非遗传承中文化空间的张力表现在历史记忆、传承机制和资源共享方面,压力包括主客位的异化、语境的差异化和边界的模糊化,文化空间张力与压力的合力导致非遗传承乏力。非遗文化空间的张力和压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互相转化。采取多层面措施消减张力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进而有利于消弭非遗传承困境。

  • 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各级文化馆作为本地区非遗研究和保护的主体,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 非遗传承融入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简论 2020-06-01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与高校建设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现实需求和价值追求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当前高校的非遗传承与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均亟待加强。应科学确定目标,系统、全面、持续、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与普及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

  •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思考研究 2020-06-01

    中国具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被挖掘出来,不同于传统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世代遗传下来的,为了有效保护并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在非遗传承人保护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本文主要针对非遗传承人保护以及传承机制的建设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传承.

  • 基于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冀东音乐戏曲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之中的重要构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地方高校在非遗的宣传、保护、传承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以冀东音乐戏曲为例探究地方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找到它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路径,试图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非遗传承的模式,以期实现高校的音乐教育和非遗传承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问题探析 2020-06-01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华丽的乐章。文章阐述了非遗的内涵,指出了现阶段非遗传承传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传承人青黄不接,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滞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必须能够被共同体成员接受,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了文化认同,才会自觉参与其中。

  • 修水宁红茶茶旅融合发展路径 2020-06-01

    茶文化与旅游两者结合,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大契机,也是非遗传承的巨大挑战。文章结合非遗传承理论,在修水宁红茶茶旅游融合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非遗传承人机制、非遗传承人机构以及专家与传承人的深度融合等对策。

  • 探讨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实现非遗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瑰宝,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实现非遗传承,打破了传统的非遗传承模式。在本文中将介绍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并探讨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实现非遗传承的措施,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