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41)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41)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2)
学术交流(2)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2020-06-01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民俗性等特点生发出疏离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脱节、分布区域零散等隐性问题,使其陷入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能动性降低与继承人青黄不接等发展困境。

  • 罗珺:推动非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0-06-01

    身穿精美彝族刺绣服装,头戴一顶马缨花般鲜艳的彝绣帽子,在全国两会现场,罗珺的身影格外显眼,总能吸引代表委员和媒体的注意,这不仅是作为彝族这一少数民族代表的身份象征,罗珺也想通过全国两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推广和宣传彝族刺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法人的罗珺,自从记事起就开始做刺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这位勤劳的彝族女性一直为彝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工作和做强做大彝绣产业而奔走忙碌。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两会,她都带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议案和建议,2 0 2 1年,她同样带来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后疫情"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两份建议。

  • 让活态非遗传承浸润校园的策略与实践 2020-06-01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在渔樵农耕的悠悠历史中形成了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形态,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历史的发展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了华夏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 汲取文化力量 赋能辽宁振兴 ——专访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 2020-06-01

    非遗是国之瑰宝,将其发扬光大,需要群策群力,更需要创新,应时而变,以开放共享的心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之道。一言以蔽之,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亟需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一群有识之士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彰显出非同凡响的动人风采。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一时无法实地采访更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典型人物。今后,我们将对更多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进行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 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传承保护的社区实践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的思考 2020-06-01

    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城镇化进程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传承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如何让非遗融入城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江欣苑社区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抢救、保护、传承非遗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9年工作综述 2020-06-01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2019年,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了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协助厅非遗处举办了北京世园会"安徽日"活动非遗精品展、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第四届湘鄂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重大活动,推进了传承人记录工程、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状况调研、非遗研究与出版等系列重点工作,举办了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培训暨座谈会,开展了全省非遗表演类项目汇演、"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小分队专场演出等活动,为全省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山西实践 2020-06-01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非遗保护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领域的新亮点。

  • 非遗 2020-06-01

    2020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顺利举办2020年10月26日至28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0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在陕西雍村饭店拉开帷幕。来自各区县的市级以上传承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