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41)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41)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2)
学术交流(2)

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金银细工非遗传承的设计实践与探研 2020-06-01

    引言金银细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经典,其精湛的工艺,高超的技能,给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何把非遗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师所要思考的课题。首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研究、探讨、去读懂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并找出美的法则和规律。然后,去研判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内涵,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东方艺术与西方文化来一次碰撞,让金银细工以更加包罗万象的形态呈现。

  • “滇之瑰宝 ——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 2020-06-01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 温州“老字号”有颗年轻的“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温州市开展 2020-06-01

    昆腔袅袅盈盈入耳,武术"快闪"博人眼球,传统匠人手中的"老活计"引来年轻人探寻的目光……6月13日,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幕。本次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协办。

  • 高胡演奏家潘千芊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4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名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08名非遗传承人入选。广东音乐曲艺团高胡演奏家潘干芊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入选,为广东音乐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 非遗人的战“疫”之路 2020-06-0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像白衣天使一样能够逆流而上、千里驰援武汉,或许也不像“最美建设者”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建起伟岸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守护一方平安。但是,他们依靠文化与艺术的力量为疫情中的人们搭建起了一座精神上的堡垒。这就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非遗工作者们。他们满怀深情与担当,积极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队伍中,组织非遗传承人共同吹响战“疫”集结号,通过非遗作品讴歌人间大爱、传递必胜信心,充分发挥了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

  • 关于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沁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怀梆、唢呐艺术、高抬火轿、"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都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当地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保护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资金扶助机制、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人才队伍,深入宣传,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等,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 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简介 2020-06-01

    由咸宁市社科联审批,与湖北科技学院共建的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2019年获批为"咸宁市社科联哲学社科基地"。同年签订协议成为湖北科技学院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建基地"。基地集科研、教学、创作以及艺术实践于一体,下设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鄂南民间乐器工作坊、鄂南非遗传承人传习所、鄂南非遗艺术团四个机构。其中,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以鄂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曲艺的田野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鄂南民间乐器工作坊旨在抢救传承嘉鱼呜嘟、崇阳提琴、赤壁脚盆鼓、通山山鼓等地方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鄂南非遗传承人传习所旨在推动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推进非遗

  • 为非遗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记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穆天钊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这些口授相传的非遗正逐渐式微,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或消亡。对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穆天钊而言,保护非遗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情怀。今年刚满30岁的穆天钊虽然才入行几年,但谈论起非遗来,他可谓是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