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58)

共检索到 158 条数据

  • 高胡演奏家潘千芊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4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名单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08名非遗传承人入选。广东音乐曲艺团高胡演奏家潘干芊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入选,为广东音乐艺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弘扬优秀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 浅论江苏曲艺与“非遗”文化 2020-06-01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6个年头,实现了"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向"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发展阶段的跨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个类

  • 非遗绽放“白蛇”之美 2020-06-01

    今年4月,非遗跨界音乐剧《白蛇惊变》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惊艳首演。流转千年的《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荡气回肠的凄美故事,发生在西子湖畔一个烟雨迷蒙天,跨越人妖之间的恋情,情感与宗法之间的冲突,悲壮缠绵,流转千年。导演徐俊将“古典新美学”理念,用现代视角结构中国经典传说,东西融汇,音乐和编舞都来自美国和丹麦艺术家,灯光、舞美和造型等来自中国

  • 何以“原生态”? ——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2020-06-01

    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非遗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其透射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多样性问题进行深度反思。

  • 菏泽曲艺的“活化石” ——莺歌柳书 2020-06-01

    莺歌柳书又名"莺歌柳子",是流传在鲁西南、鲁南及豫东、苏北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莺歌柳书是北方曲艺中的稀有曲种,最早由明代的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本地方言、音调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声腔韵味。在清中后期,莺歌柳书在鲁豫苏交界处颇有影响,民国初年急剧萎缩,豫皖等地分支已成绝响。目前仅有菏泽遗有鸿麟一爪,被称为民间曲艺"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楚雄地区彝族民间音乐的传习实践思路 2020-06-01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时,指出“应把非遗人才培养与教育结合,大量培养下一代传承人,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人才保障”。作为保护与传承楚雄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楚雄师范学院作为楚雄唯一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推进区域文化发展和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使命。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的地域特征,挖掘楚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推动地方教育的本土化教学进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