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0 条数据
-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研究——以苏州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0-06-0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法定的必要性,我国目前已将1372个项目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本文基于苏州地区的一所高职的实例,探索了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中的路径。
-
全域旅游背景下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1
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以及文旅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和繁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我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然后讨论现阶段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情况,针对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非遗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有效策略。
-
新时期“非遗”助力民办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2020-06-01
在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非遗"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既是"非遗"保护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非遗"也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新领域,"非遗"项目包括技艺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可以提升民办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将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打造特色品牌,使民办高职学生形成特色竞争优势,从而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
基于“一室两基地一平台”的高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20-06-01
本项目以潍坊地区典型非遗项目作为民间艺术的抓手,以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首批批准立项建设的"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为载体,围绕潍坊地区文创产业发展和高职院校文创人才培养现状展开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学生为主要实践样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创新为引领,基于"一室两基地一平台",探索包含课程建设、教学内容重构、师资队伍建设、"作品—产品—商品"完整链条等内容的高职数媒设计类专业文创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升育人质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高职院校传承与保护“非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常州为例 2020-06-01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要传承与保护好"非遗"资源,高职院校是主要的教育阵地。通过对常州的6所高职院校师生传承与保护常州"非遗"的抽样调查,研究判断常州高职院校传承与保护"非遗"的主要成果与不足,提出促进高职院校传承与保护"非遗"的对策:高职校开展"非遗"传承要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要求与当地特色;高职院校要完善"非遗"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要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教育和职教的产教融合相结合。
-
传承、创新与衍生 ——基于高职教学体系下的非遗美术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类(以下简称"非遗美术")是民族文化遗产,包含族群共同的文化理解和价值信仰,它的传承教学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讨论。非遗美术要发展就要与时代审美同步,与市场需求接轨,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不断开发非遗美术衍生创意产品,唯此,方能实现非遗美术的持续化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是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利用高职院校办学平台优势,开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对非遗美术自我持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职教学体系下的非遗美术教学模式是由院校工作室到非遗文化发源地再到社会企业实践场所,通过现代学徒制、非遗美术工作坊制、项目引领与任务驱动等方式,形成教学(传习)、研讨、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实现非遗美术传承、创新与衍生的有效途径,它将非遗美术和现代设计观念与市场联系起来,利用市场的需求反向推进非遗美术的传承开发。该模式解决了非遗美术传承难题,更进一步促进了高职艺术教育传统文化特色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
基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实施路径研究 2020-06-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气质。作为地方人才培养、文化传承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应当承担使命,有所作为。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掘非遗文化的育人资源,将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
-
“非遗”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星,它彰显着我国文化的灿烂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多元文化进行了紧密的融合,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其本质面貌逐渐模糊甚至异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保护非遗文化的决心,并将其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切实体会到我国非遗文化的丰富与灿烂,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与保护的责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并以"非遗文化在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的传承路径"为主题,展开简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