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逝,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非遗视域下开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了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对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对策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新活力,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良性发展。
-
“非遗”保护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论析* 2020-06-01
在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及其保护传承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我们对"非遗"有了新层面的认识;同时,"非遗"的生成发展也印证着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可帮助我们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往返中,去找寻那条前景广阔的"非遗"保护之路。
-
陇中小曲如何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 2020-06-01
本文是"关于中职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陇中小曲课程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写甘肃省定西市非遗文化保护遗产——陇中小曲,阐述陇中小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如何发展,如何重整昔日辉煌,发扬光大,做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
-
国际文化遗产管理与研究:范式、趋势和展望* 2020-06-01
18世纪至20世纪中后期,国际学界对文化遗产管理的关注,本质上是在思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保存主义"与"保护主义"范式相继出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对地方文化、身份认同的严重冲击,遗产研究者开始呼吁重新审视现代性,全球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简称"非遗")讨论热潮,非遗开始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遗产化"范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遗产管理的主流。非遗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原因及象征意义:即世界遗产管理(与研究)语话权的"东移"。这种话语权的转变(或分享)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的过去和未来,并促成了遗产研究的多元化趋势,比如"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出现。于中国而言,大力推进非遗事业是国家增强自身国际文化语话权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文化自信"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在过去20年,中国的遗产管理事业成绩斐然,而在文化遗产(尤其是非遗)研究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体验价值体系、测量与检验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承,这种以人为载体可延续的文化传递决定了非遗具有独特的传承体验价值。已有研究关注非遗在文化、旅游及经济等方面的价值,但忽略其活态传承的体验价值。文章依据人类学文献提出非遗活态传承的定义和特征,结合体验价值理论框架,采用扎根理论识别了非遗活态传承体验价值的五维结构体系。以定性的测量要点具体细化为量表,在专家Q-sorting测试基础上,对非遗体验项目259名体验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检验并确认了非遗活态传承的五维结构。结果显示,认知价值、情境价值、经济价值掲示非遗体验者自我明确的参与需求,而活态价值和传承价值是非遗新的体验价值。非遗活态传承体验价值为文化旅游地资源规划、非遗体验产品设计以及文化传承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 2020-06-01
地理标志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也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地理标志与非遗通过人文因素这一纽带联系在一起。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地理标志这一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方式多样,灵活简便,大量的与非遗相关的产品获得了此种保护。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特定产品为载体,与地理标志保护关系密切。目前,非遗的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失调,融合不深入,发展不平衡现象。地理标志作为非遗的有效保护方式,既要科学立法,实现自身的协调发展,也要在司法过程中努力做到标准统一。基于我国非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地理标志不仅要拓展对传统美术的保护范围,实现对剪纸等非遗的直接保护,也要在传统技艺、传统医药领域内强化生产标准,实现高质量发展。
-
特殊教育学校服装教学中非遗手工艺传承实践路径探索 ——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受国家重视,政策指出,要将非遗教育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特殊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传承和发扬非遗手工艺非常必要。文章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选取与服装设计密切相关的手工印染及刺绣技艺,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的特点,探讨特殊教育学校服装教学中非遗手工艺传承的实践路径。
-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形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普及传承的方式方法研究 2020-06-01
本文首先对河北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传承发展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与此同时,介绍了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普及传承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作为研究案例,对该舞蹈在当地高校舞蹈教学中普及和传承的相关方式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为高校舞蹈课程教师以及致力于"非遗"传承方面工作的人员带来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