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从脱嵌到再嵌:民族手工艺遗产的保护发展实践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是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互动协商,并获得嵌入式发展的过程。以重庆市民族村金珠苗绣的生产性保护实践为例,基于嵌入理论探讨金珠苗绣的消费脱嵌与生产再嵌过程,并从精英代理视角阐释演化中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金珠苗绣通过非遗生产、品牌塑造及功能转化等实践活动获得公共身份、打破地理边界、重构“人-物”关系,使消费层面的脱嵌成为可能;苗绣生产的再嵌由项目制实践、女性角色建构及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是国家、社会与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乡村精英对苗绣的商品化代理及乡村社区的发展代理分别驱动了消费的脱嵌与生产的返嵌。关注现代性及消费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嵌入性发展,是对嵌入理论的实证补充,也扩展了非遗研究的视角,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启示。
-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研究——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01
本文以绵阳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态度、产品评价及项目知名度等方面,结合走访非遗传承人了解到的情况,分析解读研究对象的生存发展现状,提出区域内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的三条新路径:一是通过开发多元化产品实现非遗项目由物质消费向文化服务的升级;二是利用"互联网+"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融合区域内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推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
数字非遗传承中严肃游戏项目开发与应用探讨 2020-06-01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数字非遗通过严肃游戏进行有效传承的方式,为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提出严肃游戏项目开发与应用的针对性建议。[方法/过程]根据静态艺术、时空艺术、动态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分别选取Yong’s China Quest Adventure、ICURA和Tsamiko Dance三种不同非遗类型主题的严肃游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文化遗产主题严肃游戏项目研发框架对案例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对比,同时分析案例在非遗传播和传承中的应用。[结果/结论]从案例分析中引发对非遗主题严肃游戏项目研发和应用的思考,并从资源、技术、人员、平台和理论五个方面对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开发应用与非遗文化教育和传播相关的严肃游戏项目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非遗数字化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
-
视觉书写与动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影像民族志运用* 2020-06-01
在非遗保护愈受各界重视的大背景下,扎堆于政策建议的既有学术探讨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同质性弊端。而影像民族志作为一种多元化动态书写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文本,彰显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创新性。影像民族志独具一种宣传表述与主体强化的作用,为非遗传承人保护开辟了另一种可能性,但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挑战。作为一种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工具,影像民族志如何能让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产生出巨大的创新活力,还需要更多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
-
劳作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蟳埔女习俗为例 2020-06-01
劳作模式是刘铁梁教授结合他多年的田野作业和研究实践而提出的一个探索性的学术概念,对村落生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生命力。村落劳作模式也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基础和土壤,如福建泉州蟳埔女习俗,与蟳埔女滩涂养殖的劳作模式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没有滩涂养殖就没有蟳埔女服饰。因此,根据非遗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建议保护好劳动环境,鼓励和扶持年轻一代学习参与传统劳作模式,组织好与劳作模式相关的民间信仰,多管齐下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财政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2020-06-01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弥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级财政一直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每年加大经费投入,用于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资金补助、传承人补助、非遗名录项目展览展示经费及非遗传承人业务培训等经费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0-06-0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资源丰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并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非遗项目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着深刻联系,具有文化“育人、娱人、治人”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研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加以阐析。
-
独联体国家非遗保护合作机制研究 2020-06-01
独联体自成立伊始,就把文化领域的合作和经济、政治领域的合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独联体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联合研究与管理、机构的设置、合作协议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示范性法律和法典的制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合作机制,为促进独联体成员国之间非遗保护、发展、传承的全面合作,协调各国民族关系,构建统一的文化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