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黑龙江省非遗望奎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根据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黑龙江省非遗名录的统计,截至目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44项,却只有部分被人们熟知,如东北传统大秧歌、东北二人转,但还有很多优秀的非遗文化没有机会向人们展示。例如望奎皮影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保护措施不完善、传承人缺乏等原因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旨在研究保护与传承望奎皮影戏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在信息时代传播和普及望奎皮影戏。
-
“非遗”乌拉特民歌在河套学院的现状调查① 2020-06-01
对"非遗"乌拉特民歌在高校进行教育传承做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对地方文化的生态环境及活态传承状况加以了解。同时,高等院校对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的态度与热情,也必然影响教学传承事业的发展前景。课题选择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为主要对象进行实践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校教师的文化生态意识及对分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教学传承的思想认识,了解河套学院在读本科生的"非遗"文化生态意识,对"非遗"蒙古族民歌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开设"非遗"课程的态度。
-
新媒体视域下的非遗微电影探究 2020-06-01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开拓更加广阔的思路。近年来兴起的非遗微电影,是新媒体语境下形成的电影新形式,也是利用立体影像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种新尝试。历史悠远、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在视觉科技中焕发生机,在新媒体影像传播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目前我国的非遗微电影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它既已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传播困境。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动漫中的艺术审美探索 2020-06-01
在我国当前媒介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动漫有效地发挥了自身的广泛传播优势,并且充分掌握了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点、特性,积极地宣传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主动地加入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当中,并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不同的形式渗入到动漫作品的人物刻画、故事剧情、动漫画风、音乐与技术等元素之中,从而使动漫作品更具内涵,为动漫作品注入新的灵魂,使其具有丰富的非遗价值。
-
全球化背景下非遗的传承保护与产业推广研究①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反映了我国各时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在政府的保护与传承下,许多非遗有了有利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得以维系,但许多保护与传承措施仍处在起步阶段,有待改善。本文基于以政府为主导的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对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管理上需要改善的一些措施。
-
湖北一学校把非遗项目引入校园 2020-06-01
2021年3月,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的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该校将土家族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改编成了课间操。其中,土家族摆手舞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已进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该校为传承非遗文化,还打造了多个弘扬非遗文化的社团,将传统民族文化植根于教育教学中。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赞同
-
宝鸡市群众艺术馆 “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有序稳步推进 2020-06-0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宝鸡市群众艺术馆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认真安排部署,启动并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活动严格按照各级相关工作要求,有序稳步推进。
-
第三届“全国高校( 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 2020-06-01
2018年8月1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中传笛声教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余所高校教师、研究生,10余所相关科研机构人员,诸名传承人,近90名学员齐聚一堂。全国高校(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每2年举办一次,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专业学科素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研究性人才,是我国非遗教育的重要举措,为全国地方高校培养了一批致力于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