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山东省“非遗”文化资源在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遗"保护中,传播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动漫产业和传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如何合理地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动漫产品,是目前动漫行业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动漫产业可从民间美术工艺、民间传统表演和民间文学传说三大类山东民间文化资源着手,进行开发和利用。

  • 世界非遗吴式太极开枝散叶展新颜 2020-06-01

    北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式太极拳传承单位,从2009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到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再到2020年与其他六大太极拳社区联合成功申报世界非遗,可谓成绩非凡,意义重大。吴式太极拳成功申报世界非遗后,吴式太极拳各研究会、传承基地、习练站点等相关社团和机构的传承人、习练者们欢欣鼓舞,在各地掀起了一股传承、习练吴式太极拳热潮,纷纷以公益培训的形式展示太极魅力,回馈社会大众,同时也表达了对吴式太极拳的无限热爱,憧景着吴式太极拳美好的明天。

  • “非遗后”时代背景下民间文学传承的困境与保护对策 2020-06-01

    民间文学是传统农业中,民众长期生活生产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存在诸多问题,当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后,民间文学的非遗传承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本文对"非遗后"时代的民间文学的传承困境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 数字传播视域下衡水非遗国际化传播策略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今科技快速发展,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析其传播现状,研究其中的问题并从数字传播角度探究其国际化传播策略,完善衡水非遗传播体系,为衡水非遗的国际化传播提供方法和路径。

  •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历程、困境及发展策略 2020-06-0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进行研究。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主要经历滞后而松散的传承保护阶段、纳入"非遗"话语体系后的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的困境有:尚未形成独立的身份和统一的认识;"师徒制"传承保护方式面临挑战;传承保护境遇不平衡;大量项目传播力不足;多元传承保护主体彼此隔离。建议:加强对体育非遗内涵与外延的认知;对传统的传承范式进行创造性转换;缩小传承保护水平差异;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提升项目影响力;实现多元传承主体的协同联动。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 2020-06-01

    最近又老是被学生们问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一定会走向消逝?应该怎么做?悲观者有之,不免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担心民族的根断在自己这代人手里;乐观者有之,只是微微一笑,随喜慈悲,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形态生生死死,谁也没有规定一个文化事项必须千年传承。从2006年春天,我自诩文化精英,早早就开始投身皮影戏等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事业,至今已经15年过去了。一方面,早已意识到拯救者自居,高高在上,除了感动自己,只会给非遗工作添乱;另一面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文化生态空间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空间,加强对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是实现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的重点。文章运用文化生态理论、生态学理论及场域理论对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模式开展探讨,并提出模式具体实施的对策建议:建立文化生态空间信息系统、确立文化生态安全识别标准、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动力系统、构建文化生态保护监管机制。

  • 原生到重生 ——非遗保护视角下龙舟广作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的同质化影响下,大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亟待创新。龙舟制作非遗的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年轻技术力量不足、产品创新不易、发展资金受限等问题。为此,年轻技艺者积极探索并寻求突破口。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剖析龙舟广作转型之路的成效和瓶颈,思考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的时代背景下龙舟广作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以期为岭南地区龙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