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以“非遗有范儿”为例 2020-06-01
非遗有范儿是华夏非遗馆(中原馆)与河南范军艺术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演艺项目,旨在依托华夏非遗馆(中原馆)文化氛围浓厚的场馆优势,借助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河南曲艺领军人、非遗有范儿公益传扬人范军的影响力,深耕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丰富的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以曲艺为主,又具有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品牌。它由郑州嘉佰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全程运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市场化运营的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
媒介融合范式中非遗民族志的应用与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硕果,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至今,非遗保护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如今,非遗保护不再是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原生空间中进行唯其"本真性"深究,如方李莉所说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进入了"非遗保护的3.0层级"(1)。除了传承主体、国家在场、市场机制等保护与传承的动力因素外,如何借助影像视听手段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是目前非遗保护的重要研究命题。本文重点探讨"媒介融合"研究范式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元素在当代生活文化空间中的应用、传播与再生。
-
胡光俊:匠心守候五十年 一经一纬绣人生 2020-06-01
人物名片胡光俊,中共党员,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现年72岁。丝绸工程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民间艺术(织锦工艺)大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蜀锦蜀绣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金牛区星河路社区微党校教员、"一带一路"国际教育联盟非遗文创专家委员会专家。2008年至今,由他领衔制作的蜀锦锦画和蜀锦面料在各类国际、国内展评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和创新产品一等奖。
-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与非遗传承保护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结晶,在文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通过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下的学徒制模式里非遗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而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具积极意义。因此,文章以下就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的优势进行首要阐述,结合非遗传承现实困境的列举,继而找到现代学徒制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应对之策。
-
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 2020-06-01
融合田野调查与学界已有研究,论文探究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中市场实践经验不足,理论研究缺位的问题。基于市场化语境下分析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保护,应从发挥传承人文化主体性以促进非遗传承,到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障其市场发展条件,再到依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造血补血”以获取内生发展动力,进而建构一条传统工艺类非遗市场化保护与发展的可能路径。
-
《扬州剪纸》体验式装帧设计研究 2020-06-01
目前扬州剪纸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近年书籍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与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为了使扬州剪纸得到可持续发展,传承和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作为"体验式"装帧设计发展的创新来源,文章重点分析了扬州剪纸相关设计的生存现状,通过借鉴优秀设计案例、深度挖掘"体验式"装帧设计新思路,以及扬州剪纸在"体验式"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为扬州剪纸非遗文化与装帧相关设计者提供借鉴方向和参考思路。
-
全真与子午门 2020-06-01
子午门功夫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是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子午门项目传承人宋义祥荣获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荣誉。子午门功夫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在北宋宣和年间,水浒宋江等好汉,闲暇之余经常到梁山北部的六公山建福寺,与住持圆通禅师(王兴邦)切磋武功,经反复研习形成了子午门功夫的雏形,到南宋绍兴元年正式命名为"子午门功夫"。"子午门功夫"以宋江、圆通禅师为始祖,武松为第一世掌门人。
-
非遗文化的当代美育价值 ——以福州油纸伞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情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非遗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在拓宽美育教育的基础上既能丰富美育的形式,又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本文以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为例,结合福州第四中学开设的非遗校本课程《福州油纸伞》的实施概况,探讨非遗文化的当代美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