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国产动漫电影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解构 2020-06-01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创作了一批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为代表的动漫作品,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和观众认可度。而在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核中,有着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踪迹。因此,可以看出非遗与动漫的融合是动漫创作的重要源泉,更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路径。

  • 论非遗保护视角下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020-06-01

    大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团体,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此,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出发,对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首先阐释了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其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非遗保护视角下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非遗视角下滁州民间绘画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价值具有多元性,从非遗的视角探究滁州民间绘画的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梳理其发展变革的脉络,进而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滁州民间绘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进一步激发滁州民间绘画新的生命力,使其为滁州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养料。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问题与策略 2020-06-01

    在所有的遗产类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始至终都是聚焦世界关注力的热点事物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产的种类与形式都与常规的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并且也正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性质的特殊,如果从管理难度上考量,将会比常规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要大的多。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再仅仅只是专业的文化学者所大力践行的事业,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最近几年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成效来看,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但是也同样存在着无法回避且成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主要以腾冲皮影戏为例,通过剖析腾冲皮影戏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在传承与发展中遭遇的问题,深度挖掘背后潜藏的原因,并以现象与内涵为依据,针对性的提出了将腾冲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同时进行创新发展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 基于杨柳青年画掌上非遗交互平台设计 2020-06-01

    杨柳青年画作为天津的代表性工艺美术之一,其本身有着一定的标志性、视觉观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所以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杨柳青年画的美学元素再提取,搭建出杨柳青年画“掌上非遗”交互平台。该平台基于杨柳青年画本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技巧加以收集,让该平台拥有更全面立体的内容,更具有深度的交互性,也更加具有便利性。此外可以通过嵌入杨柳青年画元素,将传统的年画进行重构融入“掌上非遗”UI界面中,进一步让“掌上非遗”的UI界面设计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将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手段向年轻人传播,培养民族自信。

  • 金华市“儿童”群体非遗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越发被重视的当代,对于儿童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现阶段儿童非遗教育的展开情况,从教育主体、教育宣传、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四个层面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儿童非遗教育在家庭层面的欠缺,以及儿童的非遗教育流于表面,儿童的兴趣、参与程度不高,收效甚微等现象。面对目前儿童非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界应更加注重相关工作的展开:意识到儿童非遗教育在家庭培养中的重要性;非遗教育宣传方式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在教育方式中考虑到儿童兴趣的培养,使非遗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适应儿童群体的需求。

  • “涵化理论”视阈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与变迁,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数字化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因此涵化理论不再局限于电视媒体,而是延伸至更加多元的数字化媒介中。通过探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化效果,有助于了解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本质内容,了解受众与数字化传播主体的相互作用,并找出其中的潜存问题,从而更有效发挥和促进体育非遗的社会影响。

  • 基于触目性原则花山岩画网络表情视觉化设计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花山岩画为视觉化对象研究基于触目性原则的网络表情设计与开发途径。从海德格尔符号观的触目性原则出发,分析触目性原则对网络表情视觉化设计的指导意义,结合花山岩画设计实践论述网络表情的视觉化设计与花山岩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途径,试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思路。网络表情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对花山岩画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作用,只有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并创作,才能实现花山岩画作为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