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莨纱绸在室内与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为了复兴岭南非遗莨纱绸文化与技艺,打破当前莨纱绸传统文化技艺在发展上的各种瓶颈,探索其新的传承发展路径,开发更具时代性与文化性的莨纱绸产品,文章以莨纱绸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提炼其文化基因的主要构成,并将其文化基因与室内家具产品需求进行合理匹配,整合创新莨纱绸家具产品,实践探索出以莨纱绸文化基因为支撑的活化创新路径,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
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遗与研学的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旅游新经济的增长点。以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非物质遗产研学旅行研究现状确定了张家界非遗研学旅行的研究意义,并结合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概况,提出了科学开发非遗类研学产品、发展特色研学、提供优质研学设施、提供师资保障等四个方面的对策。
-
乡村非遗品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以纪录片《父与子》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之一。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是纪录片的主题思想,讲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传承人的情感故事,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随着现代非遗纪录片的发展,艺术表达形式形态各异,运用记录影像的表现形式来讲述传承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是非遗纪录片的创作趋势。
-
资本、权力与地方博弈:非遗文化空间生产的逻辑分析 ——以谷雨祭海节为例 2020-06-01
随着非遗旅游的兴盛,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对非遗保护提出的要求。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非遗保护的新理论武器。以谷雨祭海节为例,运用文化空间生产理论,在"资本—权力—地方"三维逻辑框架之下分析了非遗文化空间生产逻辑与生产路径:在实现资本增值与权力渗透的逻辑驱动之下,资本主体与政府分别作为内在动力与外在因素推动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地方主体作为非遗文化空间的使用者,虽然在内外力作用的挤压下处于非遗文化空间生产的弱势,但其对于非遗文化空间生产效果的情感认知、态度认知对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为非遗文化生存与活态传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值得研究与提倡。
-
“侗寨·五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就需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将对"侗寨·五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传承模式进行相应分析与研究。首先对"侗寨·五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包含"侗寨·五娘"在内的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增强社区的认同感,继而使非遗有了真正的"根";第二,充分发展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培养非遗人才;第三,非遗的发展还需要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的辅助,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东湖醋园为例 2020-06-01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为"非遗")"生产性保护"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在这一概念的核心与原则等方面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以何种路径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作者对山西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进行了细致的田野考察,发现工业旅游对传统技艺型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具有很大的作用。论文首先对山西老陈醋东湖醋园工业旅游的实践进行了细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业旅游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关键要素,最后对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生产性保护的三大核心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反思。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管理问题研究——以鲁南高校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结晶.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高校作为育人的平台、知识传播的集中地,是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非遗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音乐类非遗进高校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还都不尽成熟完善.通过对鲁南几所高校传承现状的研究,来探索非遗在高校传承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的流程进行分析可知,群众文化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重视群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实非遗传承工作做好铺垫。在现代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下,群众文化与非遗传承的关系愈发紧密。要想促进非遗传承工作顺利进行,就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分析非遗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开展群众文化创新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几个方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