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粤西姑娘歌艺术类属的学理辨析及其现实意义 2020-06-01

    姑娘歌是一种流传在粤西雷州半岛上以"雷州话"表演的曲艺形式。200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姑娘歌有三种演出方式即节目类型,拥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功能,最具有曲艺"说唱"叙述表演特征的是"劝世歌"节目,"劝世歌"节目样态呈现的是"说书"类曲艺中"小书"类的艺术特征。从考察姑娘歌的研究现状与创演实践中发现,当下大多民众包括一些论者仍然存在着对姑娘歌艺术类属认知模糊不清并错乱指认的问题,导致姑娘歌的传承保护及创作表演远离了曲艺"说书"的艺术本体。因此,梳理过往对姑娘歌类属的不同认识,并通过辨析其与相关艺术形式如雷歌与雷剧的关联,对有效保护与传承非遗姑娘歌的本真性有着重要作用。

  • 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2020-06-01

    目的研究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的途径。方法从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视角出发,分析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黄龙府春捺钵视觉化设计实践,论述视觉化设计与开发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试图在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之间架起一座行之有效的现代视觉表达的桥梁。结论黄龙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表达是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形象、文创产品、交互性界面三种途径进行视觉化设计与开发,这对传承黄龙府非遗文化、展示优秀的文化和建设成就、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只有进行这样创造性的转化,才能实现黄龙府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

  • 近20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发展 ——以手工艺类为考察对象 2020-06-01

    传承人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和关键,了解其社会身份和传习意愿,有助于厘清学术界关于传承人群的争议。经过近20年的努力,传承人群中涌现出"景漂""宜漂"等新面孔;传习方式从传统模式逐渐发展成混合模式,手工艺类代表性传承人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基本可以缓解。当前传承人群的传习意愿受经济因素、保守文化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达到非遗事业发展的要求,传承人群研习培训提高了传承人群的传习意愿和传习水平。但是,对于研习培训可能伤及民间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 赣剧在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社区已成为了城市最接地气的基层组织。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是我们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的传承与发展作一些理论探索。以"非遗"——赣剧为主角,以社区为平台,探索一条传承和发展我省优秀剧种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若要传播、传承、发展优秀赣剧文化,首先要理清赣剧文化的内涵,理清城市中社区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才能做到真正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社区民众道德水准,继而为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 传统节日类非遗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实践及其思考 ——以甘肃西和乞巧节为例 2020-06-01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传统节日类非遗的课程,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对于保护和传承非遗,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节在当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分析传统节日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在基础教育中的设计与实践,探讨了基础教育阶段传统节日类非遗教育对非遗内涵的认识、非遗教育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承的有机结合等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推广策略探究 2020-06-01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中医药文化新时代的传承者和后继人才。为了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发现人们对中医药非遗的认知存在渠道少、关注度低等问题,显示出当前中医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必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推广的思路与策略。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2020-06-01

    目前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非遗保护形势严峻、运河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各自为政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大力开发运河非遗体验旅游项目,积极推进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区域联动。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责任探究——以“坡芽歌书”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云南富宁壮族地区的"坡芽歌书"属于最具"活化石"特点的非遗文化种类。现实中,各种外力的驱使模糊了传承的目的和方向,本土教育积极跟进但取向迷茫。由于内生机制不健全,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导致美好的传承意愿与实际的教育效果之间存在反差。第一,在教育目的上,未能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育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在教育内容设计上,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明显脱节;第三,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第四,学校教育环境已然脱离了本真的族群生活。个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典型冲突。借助教育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厘清非遗教育在人与文化间的角色,以及非遗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是更好地担当非遗文化教育传承责任的理性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