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德夯苗寨非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德夯景区入选湖南省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湘西德夯苗寨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德夯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提升德夯苗寨的核心竞争力、统一建筑风格、提高居民参与度、注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论湘潭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俨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活化非遗文化产业并且使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已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一大问题。本文以“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究和挖掘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思考研究 2020-06-01
中国具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被挖掘出来,不同于传统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世代遗传下来的,为了有效保护并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在非遗传承人保护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本文主要针对非遗传承人保护以及传承机制的建设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传承.
-
渝东南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教育转化和开发途径 2020-06-01
面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的困境和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濯水石鸡坨土陶的教育转化和开发途径研究势在必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结合意义非凡,通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实践结合的路径,从而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市场,在实践中寻求创新,使“非遗”得到根本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指引。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计量分析(2002-2017)* 2020-06-01
文章梳理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和揭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特征、热点领域和未来趋势,为我国非遗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CSSCI来源期刊在2002-2017年间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982篇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该领域文献的年度分布、来源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并绘制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对相关的主题领域进行了分析。我国的非遗研究与民族学结合紧密,重视传统技艺和医药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同时我国非遗的国际性传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
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以代表作名录中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措施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因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实践而具有其活态性。这种活态性决定了非遗保护必须具备过程性的特点。基于此,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现了范式转换,其中对"保护"(safeguarding)的定义即是一个包含九个环节的工作框架。为了理解这一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作,文章选取代表作名录中饮食制备类的非遗项目的申报书,通过分析其中列举的保护措施,说明以"社区参与"为原则的过程性保护对于活态遗产存续力的重要性。
-
河南信阳:百余人同台秀风采 太极拳展演迎新年 2020-06-01
秀太极传承非遗,展风采喜迎新年。2021年1月10日上午,河南省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太极拳展演活动,十余个太极拳节目精彩连连,百余位参演人员共秀非遗风采。前不久,太极拳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文化自信振奋人心。此次太极拳展演承办单位负责人黄希锐向记者介绍,信阳市太极拳爱好者有近10万人,涵盖老中青三代,来自市区的十多个太极拳辅导站100余名太极拳传承人、爱好者参加展演。
-
高校图书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与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大众长期以来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其中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与人文底蕴,更是推动我国文化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无法比拟的经营实力与优势资源,从非遗项目的传承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自身重要的承载作用。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意义与优势认识,从而探究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