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一场有温度的采风之旅 2020-06-01

    近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2020年度“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揭晓,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崔晔主编的2014级舞蹈学班毕业集《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入选。这本书通过深入访谈的形式,挖掘、整理了50余位山东“非遗”舞蹈传承者的口述资料,将最鲜活、真实的史料留存下来,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秧歌的风采。这是一本满溢着民俗生活氛围和民间艺术气息的、有温度的书。

  • 羌族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性别文化特征透析 2020-06-01

    本文以羌族具有代表性的四种音乐舞蹈类非遗项目——羊皮鼓舞、莎朗、羌笛、羌族口弦为例,解读羌族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别文化特征,并分析其传承实践中形成性别差异的原因。文章认为,非遗文化传承在新时期面临男多女少、后继乏人等问题,适当打破传承体系的性别禁忌,是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实践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 打造贵州旅游新名片:关于“古苗疆走廊”旅游开发的思考 2020-06-01

    古苗疆走廊是一条重要的"活态"民族走廊,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极具旅游开发意义。本文对"古苗疆走廊"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走廊沿线文化丰富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族群频繁互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国际通道等特点,并进而提出进行整体品牌塑造、优先开发古驿站、对非遗产品精品化打造和品牌包装、申报世界遗产、重视走廊的文创产品开发等对"古苗疆走廊"进行旅游品牌塑造的开发导向及发展建议。

  • “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开展 2020-06-01

    2021年6月12日至7月11日,为庆祝建党百年,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共同主办"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2021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2日,活动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本次邀请展是近年来对中国传统工艺发展历程进行的系统梳理和振兴成果的全面集中展示

  • 炒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的第一站,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当时樊生华在现场展示西湖龙井炒制技艺,"我正炒着茶,一抬头,看见总书记走过来。他拿起一点茶叶闻了闻,评价说,两个巴掌炒出来的茶,就是比机器炒的香。"樊生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说,总书记轻松幽默的话语,是在鼓励大家,要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 徽州竹编 2020-06-01

    徽州竹编,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走进黄山市博物馆,一件清朝的竹丝编夏衣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件衣服为竹质,竹丝纤细光滑,柔软有弹性;衣领、袖口、边沿用白线镶细边;圆形小纽扣两两对称,如同蝴蝶结。这件技艺精湛的竹丝编夏衣,清凉、舒适、美观,可谓竹艺界的珍品。

  • 封面人物:梁红宣 2020-06-01

    梁红宣,1948年生。安徽省武术协会顾问,蚌埠市武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执行主席、原市武协主席。中国武术八段、心意六合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万胜苗刀非遗传承人、蚌埠市万胜苗刀传习基地总监。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安徽省武协心意六合拳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总会副会长。中共党员,蚌埠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 资讯 2020-06-01

    非遗宋锦为全国两会添光彩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首次颁发。"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的奖状也首次进入大家的视线。这幅长70厘米、宽40厘米的奖状上的锦缎部分采用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宋锦,指宋代发展起来的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织锦。它纤巧秀美、色彩古朴、纹样典雅,有"锦绣之冠"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