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富平石刻 2020-06-01

    同学们,你们好!我叫秦小非,是咱们《品味多彩非遗》的栏目主持人,也是一个非遗文化的铁杆粉丝。今年,我会带领大家一起遨游在陕西非遗文化的海洋中,学习非遗知识,领略非遗文化。好了,闲话少说,让我们立刻出发吧!大家快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陕西省富平县,这里有一项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平石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项非遗的历史吧!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决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的路径之一。有效开发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首先必须了解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文章以北京地区为例,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者展开调查及访谈,利用SPSS20.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对传统技艺类非遗产品认知程度、价值认同、消费态度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出其消费决策模型,以期能为保护与开发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技融合的展示设计探究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濒危项目抢救到非遗保护的体系化发展,历经数十年的时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已步入“后非遗”时代,非遗开始逐渐适应新型媒介来获取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前沿的非遗与科技融合的展示设计案例,探究非遗与科技融合的展示设计在拓展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可持续性动力,并深入挖掘以非遗为核心主题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展示设计实践。

  • 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赋予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生命力,为新时代陶瓷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

  • 凤岗镇非遗工作保护发展的思考 2020-06-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凤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有客家婚嫁、客家象棋和竹塘村麒麟的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保护传承已有的非遗项目,发掘整理新的非遗项目,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

  • 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范式 2020-06-01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此追求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管是研究还是实践都形成了非常多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综合整理即可形成非遗传承的基本范式。文章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套冀东音乐戏曲非遗传承的范本,明确了基本方法和原则,仅供参考。

  •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2020-06-01

    本文从人们审美需要的本能和当代传播的美学出发,结合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画结合的"和合之美"、蒙古族非遗动画传播的"综合美"及"生命美"的具体论述,详尽阐释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6-01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术类聚集于京津冀与冀鲁豫、长三角、粤闽沿海、湘鄂贵地区;传统手工艺类聚集在长三角、陕晋交界、京津冀地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聚集在长三角及黄河下游地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多分布于东南沿海。(3)从批次来看,前两期非遗项目较多;后期更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非遗项目的开发。(4)非遗项目的两个分布高核区分别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5)非遗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聚居、经济较发达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