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醋行业非遗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2020-06-01

    不论是家庭厨房还是餐饮厨房,调味品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尤为重要,醋作为调味品在生活中理应是必不可少的,但市面上醋品牌多种多样,而其中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的品牌却很少,为此对其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 侗族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有声记录研究*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承人老龄化、继承人断档、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无不体现传承的举步维艰。人在史存,人无史亡。以现代媒体技术对侗族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进行有声记录、保存和利用,刻不容缓。

  • 月历 2020-06-01

    2021.01.01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2021年元旦,历时四年建设、布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免费向观众开放。西藏非遗博物馆将“和而共美、慈而共享、华而共妙、匠而共艺、乐而共悦、健而共威”六大主题贯穿于九个非遗大项中。

  • 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中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意境营造 2020-06-01

    纪录片扮演着文化记录者的角色,利用影像的力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文化记忆的重要文本。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共记录了35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其中,分布在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共有14位,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传承魅力。一、文化记忆的维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文化记忆不单是对经典文化的符号化表征,还代表着人们对特定族群文化的集体

  • 教育与合作从高校“非遗研培”思考传统工艺的再造与活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门类之一,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术,有许多依然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产业,活跃于当代社会生活。2016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把国家非遗保护实践和工作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提炼出三个理念: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2017年,项兆伦同志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

  • 扬京韵非遗文化传匠心艺术表演 2020-06-01

    他们,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他们,把承载着的艺术表演理念化为信仰;他们,延续着精妙的技艺。他们就是非遗传承人!门头沟的柏峪燕歌戏、顺义的曾庄大鼓、密云的蔡家洼五音大鼓、延庆的永宁南关竹马、海淀的六郎庄五虎棍等,这些北京非遗的符号不只是一件静态作品或某种表现形式,更是可见、可参与的活态文化,它们是北京市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刊记者带着对非遗传统艺术的崇敬,驱车数百公里,分别采访了传承人,希望这些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以得到传承发扬。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的关系及价值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基础,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对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积极作用。群众文化与非遗传承密切相关,是体现非遗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关系进行详细介绍,对非遗文化的价值进行阐述,分析非遗传承和保护环境下对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群众文化发展策略,推动非遗价值的高效实现,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调查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传播学的经典模式"5W"模式为研究依据,面向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非遗档案信息传播主体有一定认知,对传播内容的需求呈现差异化,对传播渠道的选择趋于多样化,普遍愿意接收非遗档案信息,但对当前信息的传播效果并不满意。本文立足调查结果,基于"5W"模式五大要素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非遗档案信息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