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的江海文化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2020-06-01
江海文化是特色鲜明的苏中地域文化,具有多元而浓郁的精神格局和成因基调。将江海文化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进行研究与探讨,挖掘江海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将非遗传承与设计实践结合、将科研项目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举,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江海特色文化不仅仅焕发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还带来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自信,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
浅析太康道情戏的独特艺术特征 2020-06-01
俗话说,"宁叫发面酸,不能耽误看道情班"。太康道情戏是我国的稀有剧种,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源自道教音乐,后经历了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因其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本文分析了太康道情戏的唱腔以及"四功五法"的艺术表演特征,旨在让其得到更多关注和保护。一、太康道情戏入选我国第一批非遗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而言的,也被称为口头遗产或者无形遗产
-
“非遗”传承视角下幼教机构特色课程的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印记,是宝贵的艺术技艺与文化符号。优秀的"非遗"文化资源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延续,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为了更好地把握幼教机构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了在幼教机构开设形式多样"非遗"课程的可实施性,提出了构建非遗教育传承体系的对策与建议,从根本上建立起"非遗"的再生机制,使幼教机构成为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平台。
-
“非遗”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以少林武术文化为例 2020-06-01
在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非遗"的保护传承已经上升到国家高度。通过"非遗"资源课程化并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营造"非遗"校园文化氛围,开展非遗技能竞赛,建立体验、展示基地等,帮助高职院校打造特色品牌,使高职学生形成特色竞争优势,从而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
新时期“非遗”助力民办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2020-06-01
在当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非遗"与高职教育有机融合既是"非遗"保护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非遗"也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新领域,"非遗"项目包括技艺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可以提升民办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将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打造特色品牌,使民办高职学生形成特色竞争优势,从而助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公共治理 ——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调研分析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本地区、本民族内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象征,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规范、完整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即需要政府、传承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
-
广州市古琴非遗课堂现状分析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响应国家政府政策,广州市非遗中心面向广大市民开办了"非遗"培训课程,许多市民在业余时间都选择报"非遗"学堂给自己"充充电"。首当其冲的是岭南古琴课程,其中获得的成效与出现的问题,都值得借鉴与思考。
-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0-06-01
7月3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在北京咏园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发展处处长郝永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淮滨,云南昆明学院校长黎素梅,首创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苏朝晖等领导及嘉宾,50多家综合和行业媒体代表出席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