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2020-06-01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教育领域,推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既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又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剖析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划分为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据此分别构建了校遗渗透、校遗交叉、校遗双向3种四川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 基于智慧旅游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 2020-06-01

    山东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齐鲁文化大地孕育着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山东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在"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下,山东各地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本文提出了基于智慧旅游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 浅谈适用于AR技术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已近20年,走过了不少弯路,慢慢摸索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在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种新兴的AR技术越来越受到非遗保护人的热爱。文章主要从AR技术作为一种原汁原味保护非遗的新工具出发,探讨了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利用AR技术来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保护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资源,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从而赋予古老的"非遗"以新的生命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 种桂友:京作大师 心系传承 2020-06-01

    种桂友 1949年12月出生,家具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68年到龙顺成学徒,先后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古旧家具修复以及企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2008年被崇文区文化委员会推荐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2009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任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语料库在非遗翻译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载体。非遗翻译肩负着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重要使命,翻译文本的质量影响非遗传播的效果。基于语料库的非遗翻译研究可以为提高非遗的翻译提供参考的依据。通过构建非遗源语和目的语的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及篇章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总结出非遗翻译原则和策略,为非遗翻译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 非遗传统工艺传承突破的应变整合机制 2020-06-01

    非遗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非遗传统工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非遗传统工艺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变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众的消费需求,最终实现永续传承。

  • 高校纺织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 2020-06-01

    高校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立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高校纺织非遗传承实践,从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平台建设、智力扶贫、文化建设及交流拓展等6个方面,阐述高校参与纺织非遗传承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