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遗精神是青少年传承的核心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非遗进校园无疑是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重要一环。目前,随着我国对非遗文化的逐渐重视及相关法律政策落实。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
云南曲靖:马龙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进课堂 2020-06-01
本刊讯: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解决了传与承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基本保障.马龙二中将开设非遗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
-
点击新鲜事传递正能量 2020-06-01
金丝彩釉,传承匠心 近日,在石家庄市裕华区,非遗传承人王玉萍在工作室进行金丝彩釉点蓝工序。点蓝是将各种矿物颜料通过粘合剂粘到木板上。“金丝彩釉工艺”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法脱胎于景泰蓝制作工艺。主要工序有拓图、掐丝、点蓝、上光等。金丝彩釉艺人将金色的金属丝作为绘画的线条,用各种天然的矿物颜料研磨成的细粉作为颜料,在木板上创作成画作。
-
择一业,终一生,献身祖国工艺美术事业——记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 2020-06-01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日前在京离世,是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传承人才的重大损失。柏德元1962年进入漆艺领域,献身于工作岗位,从业57年,择一业,终一生。创作上,他恢复了失传多年的金漆镶嵌"四大断"绝技,创造出大量传世佳作。工作上,他带领濒临破产的北京金漆镶嵌老厂重振雄风,传承焕活了传统国粹。事业上,他创新了非遗保护传承模式,搭建起三位一体的"燕京八绝"传播发展平台。
-
全情贯注 笃定前行访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非遗生活”品牌创始人魏素莹 2020-06-01
走进一家名为"非遗生活"的店内,一款"龙凤呈祥"女士手提包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款产品以经典的横身桶包为原型、祥云轮廓为装表,选用潮绣"垫高绣"为主绣法,选取潮绣代表性图腾之"龙凤呈祥"承载对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把中国元素与时尚潮流融入到经典耐用的包袋中,以精湛绝伦的非遗工艺表达极致美好的东方意蕴。像这样的产品,"非遗生活"店内还有很多,该品牌不仅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带入现代生活
-
新编粤剧之“新”与“难”——粤剧《白蛇传·情》引发的思考 2020-06-01
2019年是粤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十个年头,粤剧从跨入“名录”的那一刻开始,所肩负之“发展性传承”的使命愈发重要。在此期间,城市建设为粤剧的存留提供空间、粤剧人才传承上呈现出“薪火相传”的面貌、粤剧群众活动如星星之火般在城市各处燎原'对于粤剧传统与挖掘也不断深入。①在“非遗”的保护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这种机遇之下,一批融合“传统”和“现代”的作品如春笋般涌现,新编粤剧《白蛇传·情》②就在其中。
-
120部微电影告诉你上海非遗有多美 2020-06-01
朵云轩木板水印、古琴斫制、海派剪纸、江南传统文人香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上海的肌理之中,等待着被更多人发现。日前,历经9个月的拍摄和制作,《海派百工》前传60部8K微电影纪录片正式在沪发布。据介绍,“海派百工”系列微纪录片由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制作,计划在两年内拍摄120部、每部5分钟、以8K超高清形式呈现,纪录手工艺人的生活故事、精湛技艺。
-
探秘广东"大吴泥塑" 2020-06-01
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大吴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在欧美国家颇受青睐,如今,其23代传人吴光让的作品,每件高达2000欧元!活了700年的草根艺术说起大吴泥塑,绕不开一个人和一个家族,那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吴光让,以及世代从事泥塑制作的吴光让家族。据记载,南宋末年,曾随父亲在江苏无锡经商并学会了惠山泥塑艺术的福建漳浦人、吴光让的先祖吴静山,南迁至广东省潮安县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