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蓝田“绝活” ——水会音乐 2020-06-01

    非遗是祖先的智慧,是民族的记忆,是文化的传承,是活着的宝藏。今天,小编带您走进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印海的世界里,为您讲述他30多年来鲜为人知的非遗故事。蓝田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经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带有浓厚的唐代民族传统音乐风格,是千余年来流传在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水陆道

  • 对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培训的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培训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印记符号,它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是国家对非遗开展保护的重要体现。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对高校以及传承人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以浙师大的2017年暑假的非遗培训班为例,以及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回访情况的了解,对非遗保护提出一点思考。

  • 非遗传播视角下的媒体功能探索 2020-06-01

    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非遗传播的现状,对当下传播媒体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继而从媒体的特性入手,对其在非遗传播中的定位与功能进行探索。

  • 广绣校园传承刍议 2020-06-01

    广绣是对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随着现代化带来的社会经济转型, 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情操改变, 广绣渐与日常生活脱轨, 成为一门濒危的艺术.2006 年, 广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简称 "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保护广绣,推动其重新回归生活, 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广绣知识、 培植后继人才,便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广绣作为一项文化内涵深厚、 技法多样的非遗, 在学校的课程研发中具有极强的知识性、 趣味性和可塑性, 在校园内有着广阔的传承和传播空间.

  • “非遗”保护,在摸索中前行 2020-06-01

    在对“非遗”保护方面,我国所做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有些记忆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却全然不被察觉。几年前的一场官司,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创作理念与现有法律“冲撞”的难题,当事人双方对“苏绣”技艺的知识产权概念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此案引起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方面的确面临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法律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盲区”。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西黑陶在独克宗古城文创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云南香格里拉县尼西乡的尼西黑陶是2008年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黑陶美观大方,表面光滑,通体黑色,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本文通过尝试将尼西黑陶与独克宗古城的大转经筒的造型相结合,设计出一款黑陶储茶罐,并希望将尼西黑陶这一国家级非遗与藏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将尼西黑陶发扬光大。

  • 传承技艺 守住文化 ——说说咱们身边的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记载了流逝的岁月,记载了社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历史感和沧桑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唤醒了人们早已渐行渐远的记忆。时移世易,社会快速转型、经济加速发展、消费需求多元,使得一些“非遗”时有人亡技绝的危险,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传承者

  • 更深沉的自信,能持久的力量 ——让“非遗”的中华文化基因永驻你我的血脉 2020-06-01

    你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吗?那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节庆、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对自然界和宇宙的传统认知等,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遗"依托于人类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