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
宁夏:征集非遗资料,开展抢救性保护 2020-06-01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全区非遗建档工作进行调研,并接收征集相关资料。据了解,从2007年自治区政府公布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开始
-
非遗创意与现代生活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促进此项工作的人文通俗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展现和现代生活新的模式和方式相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从而托衬的是中国最古老、最民族的非遗艺术呈现。传统的非遗文化遗产,与现代崭新的最新科技,两者巧妙结合,相映成趣,非遗创意表现和现代生活可以密切联系在一起。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其保护路径分析 2020-06-01
本文分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路径,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先进行科学的规划后再增强后备人员和法律法规支持,不断创新保护模式,旨在构建新的保护格局和使“非遗”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
微声音 2020-06-01
崔雪琴赞皇县原村土布合作社理事长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可以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非遗应通过产品与市场、社会接轨,让非遗魅力向其他领域延伸,同时带给非遗传承人信心。赵学锋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馆长政府与社会要共同携手,重视培育非遗产品市场,培育非遗“客户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让非遗产业落地发展。
-
传承传统工艺需要两条腿走路 2020-06-01
摸索中前行,前行中进步"不管是从意识上还是行动上,我们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都不算早。"在杨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看来,如果说把2001年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内非遗保护工作开端的话,那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则全面燃起了国内民众对非遗的热情之火。现象本身
-
共绘一幅“百寿图” ——记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百寿图”主题社团 2020-06-01
小伙伴们听说过"百寿图"吗?知道它的绘画方法吗?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百寿图"主题社团就是为研究"百寿图"而设的社团群。自2013年开始,该社团群依托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氏"百寿图",对其丰富的寿文化进行研究和解读,实现文化传承。百寿图绘画社团用传统的工笔画、现代的油画等多形式的绘画方法,实现艺术传承;百寿图十字绣、钻石绣等社团用常见的工艺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目前南闸实验学校已被江阴市文广新局确立为非遗传承示
-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研究——以端午节为例 2020-06-01
十九大上,我国提出"用‘互联网+’激活非遗传承发展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描述为"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已经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本文以端午节为例,首先介绍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分析了以端午节为代表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并在研究其发展局限性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