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手捧根书乐天伦 2020-06-01
他,走遍宜昌周边山林,30载寻"根"之旅不言苦;他,笑对癌症,痴迷根书创作不停歇;他,耄耋之年仍雕琢根书精品,传授根书绝活,传播非遗文化。他,就是宜昌市老年大学书法绘画班83岁的学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秦忠良。退休不退志,矢志不渝当好"非遗"传承人走进秦忠良家,会看到满屋悬挂的艺术佳作。与他促膝长谈,一股敬仰、惊叹之情油然而生:他身居斗室,30年创作根书1000余件;他年过八旬,心境淡然,坚持创作不停歇;他靠潜心自学,成为市级"非遗"代表传承人……
-
依托乡村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传承龙狮非遗文化 2020-06-01
龙狮文化是我国非物质遗产文化的瑰宝。在有着“龙狮之乡”美誉的双凤,开展“龙狮运动进校园”活動,对于保护非物质遗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把龙狮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精神保障,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让非遗文化有了弘扬与延续的可能。
-
红袍大名闻天下.贵出自然武夷山 2020-06-01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武夷山内奇峰挺拔,千姿百态,或亭亭玉立,或绝壁千丈。一湾九曲溪环绕奇间,山影倒印溪中,山中有水,水中游山,交相辉影。武夷茶承日月精华,汲山木之灵气,沐天地之慧心,得此佳茗,可谓是蕴藏自然而美好的内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中国唯一茶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乌龙茶发源地,台湾冻顶乌龙茶的故乡。武夷山市红贵茶业有限公司,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福建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集武夷岩茶大红袍,金骏眉,正山小种等茶类,特别是武夷
-
肩负传承使命 守望精神家园——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言摘编 2020-06-01
为激励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进一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对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0个集体和99位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
-
数字媒体艺术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人们尝试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展现、传承非遗,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天然具有用现代化的语言表达、展现非遗的优势。在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也不乏针对非遗的研究与创作。如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以非遗为题材创作的诸多多媒体作品连续四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三次获得莫必斯多媒体国际大奖赛全场大奖;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根据学院优势,创作了
-
赏石艺术保护示范单位授牌仪式在狼牙山隆重举行 2020-06-0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要求,弘扬历史悠久的赏石文化,发挥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独特作用,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狼牙山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了博物馆日纪念活动和国家非遗赏石艺术保护示范单位授牌仪式。本次活动由河北省观赏石协会、中共易县县委宣传部、易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易县教育局(文体办)、易县国土资源局、狼牙山镇共同主办,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承办。出席活动开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现如今,我国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表现的非常重视,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展开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起来,充分考虑相关设计。高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原本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本文对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
高校手工艺类非遗工作室发展模式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手工艺类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应该得到积极的保护、传承和创新。高校在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和人才培养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工作室或工作坊是高校人才培养植入手工艺非遗的有效途径,在培养非遗研究者、传承人、传播者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工作室的建设应该向统筹发展、常态合作、分层培养、新现代学徒制和面向现代社会生活等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