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遗资讯 2020-06-01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举办Series activities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nth” held为深入宣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月6日,由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济南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济南市系列活动启动。系列活动分为纪录片征集展映、非遗传承成果展演、传统戏剧赏析、非遗项目展示体验、春节民俗展、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普法宣传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语言习惯的障碍,我国非遗"走出去"仍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必须加强非遗的对外宣传,尤其是加强非遗外宣文本的翻译探究.为此,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非遗翻译现状,非遗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非遗翻译的策略.

  • 郓城坠子里的“水浒情” 2020-06-01

    本文就郓城坠子如何与水浒文化相融合进行传承展开论点,从郓城坠子与水浒文化相互支撑、相互出彩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了郓城深厚的水浒文化底蕴,丰富郓城坠子的艺术资源,游离在真实史料和民间传说之中,郓城坠子的水浒情怀跃然纸上,这儿的坠子和水浒传说都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且现在的坠子传承人王合义还是山东省和菏泽市的非遗传承人,从这个层面上讲,郓城坠子和水浒传说的大融合也是郓城文化的传奇。

  • 非遗青狮舞美名扬四海 2020-06-01

    国级非遗青狮是揭阳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过去20年间,青狮从一项仅仅流传于本土的民俗,一步步登上国际大舞台圈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青狮代表性传承人孙淑强付出大量的心血。2018年,孙淑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位为青狮而生的传承人,他与青狮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中国的舞狮民俗由来已久,南狮北狮,各领风骚,300多年前,青狮发源于榕城南门,是揭阳民间独有的辟邪纳福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受外来文化的冲击,青狮一步步走向没落。

  •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新编川剧研究 2020-06-01

    川剧是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川剧之所以需要“国家级”保护,是因为原本剧本甚丰、观众极多、影响巨大的川剧如今日渐式微。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大力保护以川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就是在守护我们民族文化之根。本文基于非遗保护视角,浅析川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新编川剧对传统川剧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此次研究,探寻新编川剧的创作方法,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保护工作创新思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非实体形态的文化传承,发扬宣传传统非遗文化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及提高为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形成了包括教育、礼仪、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一体化的公共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城乡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非遗与农村礼堂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对文化的传承与农村经济人文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优势及方式进行了一个简要概述。

  • 依托高等院校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体系建设初探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人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和展示非遗魅力的窗口。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避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逐渐消失,亟待深入研究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依托高等院校的传承人研修研习制度、保障措施、传承基地建设、传承与现代教学共建等体系建设内容,总结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以期为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及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式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被誉为历史社会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和关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