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非遗进校园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探讨 2020-06-01
十八大以来,国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保护力度,扶持传承人个人的发展,鼓励用当代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技艺的传承与发扬.本文通过分析探讨了"非遗进校园"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包括非遗传承人的专题讲座、本土非遗文化和技艺的采风考察、通过专业教师将传统技艺引入课堂以及鼓励年轻一代进行创作实践等内容.
-
陈成忠:技艺的传与承 2020-06-01
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陈成忠赫然在列。最近这十年,每隔三四年陈成忠都会有一个更响亮的头衔。2010年获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大师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获得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到今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头衔已经到了手工技艺里最高级别。
-
全“拧”了 2020-06-01
许久没见关于中国象棋的报道,忽见报刊上出现“国象”二字,马上浏览,不料说的是“国际象棋”,缩略成“国(际)象(棋)”了! 同样的,“非遗”二字,原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缩略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遗”者,“不是遗产”也。 有些我们特定的政治文化范畴,例如古之“三从四德”,今之“五讲四美”,以及“五不搞”“八不准”之类,虽也费解,难记,但总还能从它的语境,找出它的所指,难不倒我们,只是难倒了“非汉学家”的外国人。
-
开学第一课 “非遗”我传承 2020-06-01
开学伊始,红旗小学以“传承非遗文化 致敬匠人匠心”为主题的开学典礼,为同学们献上了独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非遗传承人、江湾镇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的老师、学校教师团队、家长志愿者助力学校开学,将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进了校园。40余项“非遗”活动在全校43个班级中展开,并成为学校重要的感恩系列活动之一。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2020-06-01
本文从内容框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简要介绍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建设情况,并通过分析江西省图书馆建设非遗库遇到的困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
传统非遗手工大课堂 2020-06-01
非物質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传播工作,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精神水平,还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银川韩美林艺术馆“非遗大课堂”每月都会邀请一些国家级、自治区级、银川市级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地向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讲述所涉及到艺术门类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并让其参与制作和演示,在口传心授中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
-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GIS技术,国家从级和自治区级两个层面研究367项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聚集分布,喀什地区及伊犁州直属地区呈现高密度聚集,乌鲁木齐及周边次之,东疆分布稀疏的特征。并将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遗旅游产品结构层次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提升型三类旅游开发模式。
-
非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0-06-01
赣鄱大地历经岁月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积淀了众多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它们是赣鄱儿女共同的记忆和历史魂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努力保护非遗的原生环境,引导非遗传承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一项项非遗“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