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邓培老人 2020-06-01

    我第一次遇到阿里·邓培老人,是随单位的人一起去他们村寨采集“迪厦”资料。当然,那时候“迪厦”还没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人也不是非遗传承人。那是一个凉爽的秋日,我们到村寨时已是傍晚。因为正是农忙季节,而“迪厦”表演需要出动全村的男子,单位提前跟他们约好了时间。我们走在巷子里,碰到村里的人正陆续从地里回来。天气炎热,大家衣着单薄。男的将上衣搭在肩上或者捆在腰间,光着黝黑的膀子,手拿锃亮的镰刀。女的

  • 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化影像。本文通过记录影像、传播影像这两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提高创作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媒体协作、正确保护合理利用,三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 2020-06-01

    传播媒介和技术的更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冲击也是契机,主要以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被数字化抢救,博物馆的多媒体展示、旅游文艺展演的动态传播、高校文化推广等多样化传播方式推进非遗的空前发展,但传播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本文基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当前的传播情况。

  • 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2020-06-0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化影像。本文通过记录影像、传播影像这两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提高创作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媒体协作、正确保护合理利用,三个方面对数字化影像在“非遗”保护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困境,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肩负紧要的历史重任;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无论从“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其内涵文脉,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容易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着力打造形成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高效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 周武:学院担负助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的使命 2020-06-01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就曾多次筹办民间美术工艺创作研究班。可以说,在非遗传承人群的研培方面,中国美术学院有其历史传统,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今,中国美术学院是国家非遗研培计划的固定教学机构。中国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负责人、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由于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周武就非遗传承与研培计划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应氏中医非遗衍生品亮相“随想”品质购物推广活动 2020-06-01

    本刊讯(记者庄丽) 2018年12月6日,中传艺术品“随想”品质购物推广活动在京举办,活动展示了艺术衍生品、非遗衍生品。非遗传承人到现场展示了非遗创作工艺。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氏奇穴埋线疗法”的第四代传承人应达时研发的以科研、临床、教学、营销多位一体的创新中药产品也在本次活动中亮相。作为胃病专家,应达时为中医文化

  • 非遗传承人与时尚设计师携手跨界 2020-06-01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阿坝织绣研修班)”开启,非遗传承人与时尚设计师们彼此携手,共同搭建起跨界合作的平台。参与学习培训的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纷纷表示,这让非遗手工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重回生活、对接当下。[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