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5)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9)
非遗名录(53)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姜婷婷 共促非遗发展传承中华文化 2020-06-01

    今年,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由北京市文化局发起,联合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化厅(局)共同主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此次大展是目前国内首次举办的、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主题展览,大展上8省市首次联合推出了“大运河文化带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共计161项.本刊特别采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姜婷婷,为读者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盛况.

  • 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 2020-06-01

    浙江大地人杰地靈,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的非遗瑰宝。目前,浙江省开始筹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启动非遗藏品征集工作,已有26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捐赠了38件作品。这些捐赠藏品技艺精湛,形象逼真,充满着文化意蕴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里选登部分捐赠代表作品以飨读者。 (本文照片由洪俆提供)

  • 浅谈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本文主要阐明了博物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随着社会对非遗保护及传承的重视,作为宣传、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应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引导公众自觉投入到该项工作之中。

  • 浅析教育视角下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随着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文化理念层面的转变,使得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力度不断地加大,如何有效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具有很强现实意义与必要性。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社会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渗透,不仅仅能够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基础探究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问题及对策,十分关键。本文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传承的实践,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为今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 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

  • 互联网+非遗,永续发展出新方 2020-06-01

    6月15日上午,南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机关事务箭理局主办,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各区、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2018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互联网+杭州市传统手工技艺展”在杭州市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宣传与推广互联网线上销售新模式,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

  • 李连元:空竹声响音腾远 爱到无我品当高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肯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栏特推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系列,旨在让更多喜欢文化艺术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非遗艺术,了解“非遗大师”们的精彩故事与多彩人生。

  • 构建非遗保护框架突出河南特色 2020-06-01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经河南省编委批准、单独建制的事业单位,成立于2011年,现有在编人员13名。在河南省文化厅的领导下,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坚持把基础工作建设作为重心,努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的基本框架。经普查,发现全省非遗线索180余万条,有价值线索22万余条。截至目前,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完成了大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档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