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任乃贵:用一生摇响马夫铃声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学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肯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栏特推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系列,旨在让更多喜欢文化艺术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非遗艺术,了解“非遗大师”们的精彩故事与多彩人生。欢迎读者朋友推荐你心中喜欢的“非遗大师”及他们的艺术与生活。来稿请发278660589@qq.com,标题请注明:“非遗大师”。
-
从职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角度看“非遗”进校园——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 2020-06-01
当下职业学校的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样一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了解甚少,渐行渐远,传承者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载体,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非遗”进校园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发扬,甚至对民族文化的继承,还对职校的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1职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是90后、00后的孩子,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父母对他们大多是
-
熔铸东西,朱炳仁当代艺术首次欧洲个展开幕 2020-06-01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2008年,“铜雕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更好地把中国非遗文化推向世界,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承办的“中国非遗·铜雕艺术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览于当地时间12月10日晚7点正式拉开帷幕,展期直至2019年1月15日。
-
提升非遗生命力,复兴区域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潜力与开发价值,其更是人类文明的根源,是研究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资料。为了更好的研究提升非遗生命力的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并介绍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其次对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文化产业复兴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为各地更为理智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其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创设条件。
-
鄂伦春族桦树皮手工艺 2020-06-01
一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族自治旗,是东北原始社会古老民族部落之遗裔,有着悠久的历史。鄂伦春族传统手工技艺遗产极为丰富,主要有桦树皮制作技艺、狍皮制作技艺(两者均已收录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刺绣、骨雕、木雕等,其中尤
-
“非遗”视角下瑶族羊角长鼓舞的困境与出路 2020-06-01
瑶族羊角长鼓舞作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是瑶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还是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瑰宝,并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并不是戴上了"非遗"的帽子就能一直被广大人民所知晓,依然会面临着传承的困扰,本文便将从"非遗"的视角下分析瑶族羊角长鼓舞现面临的困境以及该如何找到有益的出路,仅供参考。
-
精神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 2020-06-01
研究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得到科学的利用、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在精神经济的视角下非遗的开发是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历史价值,其教育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其中创新、品牌等发展要素及文化再生产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对此进行的传承保护状况却不容乐观,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迅速消失。
-
移动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包含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如普查、整理、鉴定、研究、继承、传播、应用、发展等工作,在互联网+的时代,采用革新的手段和形式对非遗的保护更具成效;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产品的营销方面如结合大数据应用商业手段则可以突破传统文化社会认知不足、作品受众面较窄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