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03 条数据
-
香黛宫上演古风今韵大秀 2020-06-01
在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上,香黛宫带来的"锦绣中华·古风今韵——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开幕秀",将现代时尚旗袍设计与舞台艺术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与非遗的精髓,新颖的演出形式把旗袍非遗完美地艺术呈现。本场秀分三个系列。第一系列书香中国,用墨染书法结合舞蹈开场,配合舞台两侧的香道与茶道表演,局部光影幻化的艺术效果,通过水墨"墨韵"灵感的艺术旗袍把中国女性的柔情和韵美尽显。第二个系列二十四节气,承载中华传统艺术精粹,将时间节
-
传统手工技艺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 2020-06-01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全球化冲击,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令人担忧。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已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非遗典型代表的民间各类手工技艺,亟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保护与有效传承。本文就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手工技艺非遗资源进行采集、加工、传播、共享各阶段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与讨论。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创意产业初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逐步为大众所知。乐山-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5000万次左右的中外人士到地参观。而依托四川国际旅游博览会的国际性会议,该地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晋城八音会调查报告 2020-06-01
上党八音会主要流行于山西晋城、长治地区,因其气氛热烈、热闹非凡,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笔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八音会为调查对象,对其名称来源、历史沿革、乐器、曲牌以及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来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
片仔癀:向世界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故事 2020-06-01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片仔癀,以其在治肝、抗癌、保健等方面的特色,被列入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2011年,片仔癀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处方及工艺均受到国家
-
非遗保护与瓯剧传承价值研究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严重流失这一现象的不断凸显,国家的"非遗"保护体系逐渐形成.文章从瓯剧的传承价值切入,通过调查瓯剧传承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试图基于社会各群体,探索促进其适应路径.
-
青藏川交界地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川北、藏东及青海南部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信仰交互的杂居地区,这里的文化遗产在多元因素中创造和发展,是当地民俗风气、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是古老先民传承至今的民族记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秉承了作为世界性命题和传统性延续的特点②.2017年6月10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活动旨在推动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理念的深化,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指明方向.为深刻掌握青藏川交界地区非遗的传承现状,探寻更有利于该地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本文以非遗的本真性、完整性和特殊性保护原则为理论向导,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半结构性访谈法对青藏川交界地区的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展开了探访和分析活动.
-
仪陇居民对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调查 2020-06-01
目的:调查南充市仪陇县城乡居民对南充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仪陇县城乡居民展开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较差。66.8%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是不了解;20.6%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比较了解;但有12.6%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 结论:仪陇县城乡居民普遍对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差,缺乏宣传,有关“非遗”的活动极少,保护面临的问题多样性。在我国悠久历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国民精神、历史生活、传统文化的载体与延续。因此我们需要对其有效合理的保护与开发,使其能够在当代继续繁荣发展并可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