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62)
分类筛选新闻(44)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非遗项目(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16)
非遗名录(45)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592 条数据

  • 中国夹江书画纸产业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 2020-06-01

    本刊讯2018年7月21日,中国夹江书画纸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四川夹江召开,夹江县相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代表进行跨界交流,为夹江书画纸发展出谋划策。纸寿千年文化自信底气足夹江是全国著名的中国书画纸之乡、全国中小学生书画用纸产业基地,拥有"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东风堰"一项世界灌溉工程遗

  • 透过辽西土陶濒危失传看非遗小项目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其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传承人少、流传地域狭小、影响力低的小项目,是非遗保护中的难点所在。以辽西土陶为例,需求减少、影响力缺乏导致项目失去发展动力;效益不足使传承人难以继业;工艺规范限制了创新空间。突破这些难点的路径为:调动社会资源,增强传承与保护势能;加大宣传力度,壮大受众队伍,支撑项目存续发展。

  • 苗族赶秋节探寻千年的文化遗珍 2020-06-01

    我国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除了具体节气,还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等非遗扩展名录。其中,苗族赶秋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承载了苗族歌谣、鼓舞、服饰、武术绝技、舞龙、八人秋千等3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发展。 关于赶秋节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但追根究底,它们都源于上古农耕文明时代苗族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感恩。

  • 邓培老人 2020-06-01

    我第一次遇到阿里·邓培老人,是随单位的人一起去他们村寨采集'迪厦'资料。当然,那时候'迪厦'还没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人也不是非遗传承人。那是一个凉爽的秋日,我们到村寨时已是傍晚。因为正是农忙季节,而'迪厦'表演需要出动全村的男子,单位提前跟他们约好了时间。我们走在巷子里,碰到村里的人正陆续从地里回来。天气炎热,大家衣着单薄。男的将上衣搭在肩上或者捆在腰间,光着黝黑的膀子,手拿锃亮的镰刀。女的

  • 以文化力提升坭兴陶产业竞争力 2020-06-01

    坭兴陶是广西钦州的艺术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极具特点,随着其进入非遗名单,知名度也随之有所提高,在近年来政府和民间艺术家的支持下,坭兴陶产业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总体来说,其产业竞争力还比较弱,如何提高其产业竞争力是钦州坭兴陶继承和发展的关键.本文,笔者站在文化的角度,共同探讨从文化力上提升坭兴陶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 闯入市场的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幾乎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其中有辉煌、亦有坎坷,而其背后,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执着坚守,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他们如何树立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标价360元的一壶两杯竹编茶具,一天能卖出好几套,邛崃竹编干脆临时在展柜前设起销售点;云南建水的紫陶、四川泸州的油纸伞、重庆的荣昌折扇、甘肃的庆阳香包等展品,都引来不少人驻足欣赏,“忍不住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每样都想入手”成为了许许多多观展者的共同心声;在“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现场,一个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展柜上,贴了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展品不卖,如欲购买,请移步文殊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银丝花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道安大师推出的各种精致的银花丝项链、戒指等首饰,令不少观展者“一见钟情”、“恋恋不舍”,询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无法止息…… 地地道道的羌族绣娘吴小蓉领悟到,只需要稍许改变,传统羌绣便可以与现代时尚接轨。

  • 充分认识中国园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 2020-06-01

    首先我要感谢组委会、感谢田兆元教授邀请我出席今天的文化论坛。在这个领域我是外行,对于古典园林的认识是每当徜徉在园林中,在风亭回廊里、在曲径通幽处、在奇石假山前,会不经意地停下脚步对它精致的布局、典雅的风格赞美一番,或是主动了解—下这-f"-园林主人的历史背景和传奇故事,而对于创造园林的过程却从没有想过去关注和了解。直到不久前,我们组织评审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与专家们的共同商讨中,才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来参加这个论坛,是来向各位行家学习,并借今天的机会,谈—下自己从事非遗工作以来一些粗浅心得。

  • 火麻籽里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火麻籽筛选、蒸炒、粉碎、包料、木梁压榨、原始漏斗过滤……这种传承了几百年的木梁压榨火麻籽油工艺,经过非遗第七代传人的不断创新——最终开发出包含低温压榨技术、酶法制火麻肽技术在内的火麻籽综合利用技术,并采用GMP标准建设和管理生产车间。冷榨火麻籽油、火麻籽油胶囊、火麻籽肽等系列产品也随之涌现。12月21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山西晋麻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火麻籽综合利用及系列产品”项目鉴评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经质询与讨论,鉴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新性突出,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