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在整体性的田野中思考非遗保护研究 ——评《依托村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20-06-01

    《依托村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非遗保护研究中一本具有方向感的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几个极有方向性的理论观点,包括整体性田野方法、保护原则、保护模型等。文章对这些的理论成就做了一个初略评价。

  • 知识产权与非遗保护——文化扶贫视角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我国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项目,也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开发和保护存在着过度商业化、部分非遗文化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它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要不断调试,特别是面对如何有效解决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问题。然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可以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性开发和系统性保护提供法律支持。纵观乡村非遗开发和保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说都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或者忽略了知识产权保障有关,因此重新审视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我国新阶段乡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各项举措。

  •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记忆阐释 ——以山东省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记忆维度上去思考,时间、空间与传承人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它们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具体形式。时间层面,对非遗所涉及到时间节点进行研究,发现自我造血良好的非遗离不开一个完整的时间记忆模型,通过重复的压力,强化对非遗的记忆。空间层面,地点与物体。地点记忆作为针对某些内在体验薄弱的非遗来说,比如民间文学,是优于其它固化形式的记忆储藏间。物体记忆,非遗记忆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裹挟着传承人的情感、认同、经验以及意义,它的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亦是不断强化记住非遗的筹码。传承人记忆,不论是个体还是集体,保护与传承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换位思维,一种更为丰满地认识文化的基础,抽离出一种榜样的引领性。对非遗记忆维度保护与传承的关注,效果是缓慢的,但影响势必是深刻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命运 ——在“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上的发言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短数年时间里成为我国各地、各民族以及各领域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非遗是一项与广大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重大意义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进一步提高了对非遗保护的认识,自觉地、热心地投身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时代的赐予,也是非遗的幸运。

  •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非遗闹古镇 欢乐过元宵”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 2020-06-01

    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携手汉台区河东店镇政府共同在褒国古镇举办了"非遗闹古镇欢乐过元宵"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让当地老百姓尽享浓厚民俗风味的"文化大餐"。活动由赏花灯、猜灯谜开始,古镇街上形态多样的灯笼、字谜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下午两点,非遗巡游正式启动。喜庆的锣鼓声中,春倌说春、舞龙、舞狮、彩莲船、协税社火高跷等队伍从褒国酒店广场集结出发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非遗时代魅力 ——海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 2020-06-01

    海城是一座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城市各族人民的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海城实际情况,对海城市非遗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传承保护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

  • 水浒遗韵 古州东原 ——东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 2020-06-01

    2006年起始,东平非遗中心对东平县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深入挖掘,根据712条普查线索,分别整理了10大类别,共308个项目的文字、数字、图片、音像资料。其中民间文学148项,传统音乐3项,传统舞蹈1项,传统戏剧2项,曲艺3项,杂技与竞技15项,传统美术3项,传统手工技艺51项,传统医药 33项,民俗55项。本文将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简要介绍。

  • “非遗”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与发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20-06-01

    报告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在创新商业模式下的保护和发展方式,通过市场调研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认为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进行非遗工艺品的交易有利于提高其销售量,从而通过增加经济收益手段可达到保护非遗工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