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瓶颈与对策 2020-06-01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逐步深入,安阳市政府加大了对安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和保护。但是,目前安阳市非遗的工作中仍然存在多种制约非遗工作展开的瓶颈问题。本文在梳理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总结了有利于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和建议,为本市非遗工作的展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遗传承人逐渐成为文化保护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的同时,也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着改革创新。本文将从民俗学的视角出发,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优秀结晶,随着博物馆数量与形式的增多,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代表开始进入博物馆,但博物馆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进行保护,非遗的非物质性该如何生存,是个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孕育它的土壤中隨时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是其最好的未来。
-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家用豆腐机为例 2020-06-01
任何一种文化遗产都有它自生,自衰,自灭的生命轨迹,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根据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拷贝与重复前人技艺的阶段,保护固然重要,但对非遗动态的传承与创新更为重要.传统手工艺绵延上千年之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手段,也是现今从国家到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豆腐变成了各国人民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我国也逐渐发展成为豆制品生产大国.在科技不断发展和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制造了出了有关豆制品生产的各种设备,已实现了豆腐生产制作的自动化.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而豆腐的制作也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的进步很多传统手工艺都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
非遗传承创新与大学生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的路径思考 ——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平毛笔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行文中简称为"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肩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阴平毛笔为例,论述非遗传承保护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一、阴平毛笔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峄县(今称峄城)阴平毛笔制作技艺起源于
-
创设非遗创意基地,盘活非遗文化 ——关于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思考 2020-06-01
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非遗文化面虽然临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强烈冲击,但也获得了重塑活力的重大机遇.在人们的努力摸索与实践中,非遗文化该怎么保护、怎么传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跳出传统思维和固有模式,用丰富的创造力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和产品形态进行优化升级,在保留非遗文化传统精髓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才能火起来.本文以江苏孙尚香餐饮为例,探讨几点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的设想,为盘活非遗文化提供几点借鉴.
-
城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研究——以衡水民间音乐非遗项目为例 2020-06-01
在城市文化进程中,大运河推动了沿线城市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大运河北段的衡水地区在城市运河文化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文化记录了沿线城市的兴衰,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所以说,大运河文化对沿岸城市文化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现今,衡水地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城市区域之一,对于大运河沿岸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播、传承以及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衡水大运河文化对非遗民间音乐的渗透与影响和衡水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民间音乐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衡水地区要结合当前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抓住城市运河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升大运河衡水段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以带动城市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稳步前进。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为视角 2020-06-01
甘肃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省区,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申请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高校。文章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两期洮砚及砖雕传承人培训及课程设置,通过分析非遗项目,创建非遗传承人和高校互动的模式,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具体分析非遗课程的基础上,对非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加以探索,旨在为甘肃非遗的研究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