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新闻(154)
分类筛选新闻(86)
非遗地图(25)
视频(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非遗资讯(108)
非遗名录(86)
学术交流(28)
非遗地图(25)
映像非遗(11)
政策法规(11)
非遗产品(7)

共检索到 6625 条数据

  • 生产性保护是非遗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对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红 2020-06-01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会(简称"促进会")是一个专注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全省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致力于成为非遗产业共进、市场共荣、优势共建的纽带.促进会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着力打造集"产、学、研、文、旅、商"于一体的非遗合作共享开放性平台.围绕陕西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相关问题,《新西部》记者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会会长袁红女士进行了专访.

  • 乡村振兴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发展 ——以鄂西北非遗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作为鄂西北极具地域特色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探寻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农村非遗活态延续,着力于乡村现有的宝贵资源及现实需求,整合区域非遗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验价值与现实意义。

  • 大数据背景下江苏非遗文化创新模式研究 ——以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本文将通过对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研究,探寻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非遗文化有效传播的新模式。依据大数据海量数据、多维度视角和完整性等特征,借助PC网络平台、移动智能设备、社交网络等的支持,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苏州非遗文化应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信息收集平台,提升以数据为驱动力的江苏非遗文创产品转化效率,打造大数据支持的苏州非遗文化多维体验服务系统,从而建立苏州地区非遗文化发展的全新视角。

  •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漳州“非遗”项目翻译为例 2020-06-01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但翻译数量不多,质量良莠不齐。作者根据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针对漳州不同的"非遗"项目,结合本土文化特点,探讨相应的翻译方法,确保翻译实效;同时提出智慧"非遗"网络平台开发,力争让世界了解漳州"非遗",从而促进其发展和传承。

  • 扩大非遗朋友圈构建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0-06-01

    7月19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陈通,首创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苏朝晖等领导和嘉宾,以及60余家媒体代表共百余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会上,主办方发布了大会的组织机构、大会主题、举办时间、会址、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系列活动信息,并举行了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据悉,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研究——以国家级非遗阜阳剪纸为例 2020-06-01

    阜阳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朴实大方,既写实细腻,又浪漫飘逸,独具颍淮特色.发展传承以阜阳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提到阜阳市推进颍淮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近年来阜阳剪纸发展传承取得了一定成绩,可以概括为:传承人才辈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品牌意识增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支持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推进阜阳剪纸发展要做到:以省级剪纸艺术节为契机,不断拓展推广宣传媒介.以代表性传承人为纽带,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学校艺术教研为窗口,不断培养优秀人才队伍.以非遗传承中心为基地,不断增强剪纸艺术的影响力.以传统剪纸艺术为引领,不断弘扬颍淮传统文化

  • 用国粹点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浅议如何运用国画的叙事方式去记录中国非遗 2020-06-01

    国画起源于汉代,因汉朝人认为国家是居天地之中,取名中国,所以称绘画为"中国画",简称为国画。中国现今正在如火如荼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很多年轻人投身于一些热门的职业之中,例如金融、新媒体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活的灵魂,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非遗理论研究方面缺乏人才,成果也不够丰富。文章从非遗的概念和重要性着手,分析如何培养非遗人才,以及如何利用国画的特殊叙事性去记录中国非遗。

  • 以党建引领促非遗传承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法”为例* 2020-06-01

    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作为该遗产项目保护单位,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的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党建+非遗"的有机结合的新路径,结合医院中医特色,不断传承发扬"平乐郭氏正骨法"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实现了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党建的高度融合,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医院的中医药继承与发扬、服务理念、特色优势得到大幅提升并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