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化实践与非遗的意义生产和共享——基于佛山“行通济”民俗的考察
浏览量:10次 发布时间:2020:06:01
【类型】文献
【题名】遗产化实践与非遗的意义生产和共享——基于佛山“行通济”民俗的考察
【作者】陈恩维
【摘要】近百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民俗经历了一个遗产化过程。以佛山“行通济”民俗为例,在文化、经济、社会的变迁和转型过程中,其文化内涵经历了从求子到求财到慈善的变化,其文化价值则经历了从俗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公共文化产品再到城市文化名片的变迁。民俗的遗产化实践实际上是一个适应时代变迁的文化意义生产和共享的过程。当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正视这一持续进行的遗产化实践进程,不断对非遗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意义生产和共享,方能使其得到可持续的活态传承。
【年份】2020
【期号】第1期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全文阅读】获取全文
相关文章
- 1、共建共享背景下南京非遗民宿人群画像研究 作者: 张晨
- 2、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享的困局与出路 作者: 马瑄
- 3、动态时空下文化共享的身体 ——谈“非遗”传统舞蹈的“再创造” 作者: 黄海
- 4、区域、空间、文化共享的“非遗保护”模式构建 ——以西北少数民族刺绣为例 作者: 李懿
- 5、非遗保护的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 宋俊华
- 6、“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作者: 杜敬卿1,陈国栋2,张维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