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作者: 运卓旸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遗,这个词在最近几年高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通过多方努力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政府积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引导,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将非遗引进高校,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作为讲师走进课堂,普罗大众也更加便捷的可以接触到非遗,例如博物馆以及科普活动。壮族的织锦、贵州的蜡染、水族的马尾绣、钦州的坭兴陶等,都是西南地区常见的非遗工艺。
-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 ——以扬州城市文化提升实践为例
作者: 彭莉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城市文化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运用,对丰富其文化品位和内涵,塑造文化个性有着独特的意义。因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城市文化建设为例,对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地域性鲜明特质,对城市文化提升是不可或缺的个性化资源。通过整合非遗资源、发展非遗文化产业、提高市民非遗文化认识、拓宽非遗宣传渠道、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对促进城市文化个性化发展、提升城市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
作者: 程鸣,马梅芝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是政府支持非遗发展的经济手段,绩效审计则是评价专项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的有效方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审计对象评价指标又缺乏应变性,特别是针对非遗保护这种高度复杂审计对象,常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在指标构成、评价维度、权重设计上均存在不足。因此,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构建新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强和推进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作者: 魏杰,赵霖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前期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累.本文从"非遗"现有的问题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
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以成都列五中学课题研究实践为例
作者: 吴光平,陈龙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文章以成都列五中学课题研究实践为例,分析了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提出了中小学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即“进校园”是“非遗”传承的基本途径;“进课程”是“非遗”传承的保障途径;“走出去”是“非遗”传承的广阔途径;“做项目”是“非遗”传承的特殊途径。
-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新时代地区发展——以鞍山市为例
作者: 吴峰,白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遗承载了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传统,不仅凝聚本地区文化精神,更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是繁荣区域经济社会的助推器。在新时代要充分发挥和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依据不同类别,拓宽多种保护传承方式。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发挥非遗的精神价值,丰富市民的精神家园。
-
作者: 韩燕燕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秦皇岛特色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秦皇岛自古以来的历史地位,秦皇岛是游牧文化、狩猎文化、商贾文化、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处。秦皇岛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导演,非遗是创作的作品灵感的来源之一,如何将导演的非遗题材的作品提升秦皇岛的文化品位,不仅要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