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基于“互联网+”的非遗类手工艺传承创新策略研究——以潍坊嵌银漆器为例

    作者: 杨朕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 传承 潍坊嵌银漆器 创新

    描述: 在“互联网+”合背景下,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开始注重保护和传承,开始由生产性保护向产业化保护过渡。品牌、技术、专利、宣传等立体化运作,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地位持续上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漆器为例分析,如何使其揭掉被保护的标签,走入生活,融入生活,由产品变成商品,在生活中得到持续的发展,才是非遗类传统手工艺完成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表现。

  • 为有缘人架起鹊桥 中纺联举办“让非遗融入生活”主题青年联谊活动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青年联谊活动

    描述: 为弘扬中华"女红文化",引导青年了解中国纺织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8月9日,借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余温,由中纺联工会、团委、非遗办联合举办,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支持的"让非遗融入生活"为主题的青年联谊活动在北京咏园举行。活动吸引

  •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创新传播渠道研究——以嫩江流域为例

    作者: 王金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嫩江流域 影像化创新传播渠道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2017年初,党中央对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作为重大国策并发布通知,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倡全面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优秀的非遗项目保存好、传承好、发展好、传播好是新时代建设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必要途径。本文以嫩江流域为例,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对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化传播方式和创新传播渠道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 民俗类非遗项目英译的语用标准研究

    作者: 王钟锐,马春兰,任利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翻译标准 语用翻译 民俗类非遗项目

    描述: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如何做好民俗类非遗项目的翻译是当前翻译工作者们亟需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在语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民俗类非遗项目的翻译标准,对于民俗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

  • 新时代非遗传承保护之思考

    作者: 曾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方法 传承者 保护者 新时代 非遗

    描述: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文化现象被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具象体现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非遗迎来了保护与发展的新机遇。文章以田野调查实例分析非遗的境遇,提出传承者与保护者两大主体应注意的方法,并对非遗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作者: 包文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描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非遗文化资源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大命题。文章分析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

    作者: 荣梅娟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多元化形式 新媒体 非遗数字化保护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艺、戏剧、舞蹈等。非遗保护势在必行,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下,非遗实现数字化的保护,已经不再是梦想。本文就传统非遗保护形式进行阐述,对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保护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实现方式,旨在探讨非遗的保护方法,以及非遗创新工作的开展形式,促进非遗保护全民化的实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 文化创新与地方文化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

    作者: 徐明阳,胡沁怡,闫梦笛,富诗语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天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传统 杨柳青年画

    描述: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工业流水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工艺产品的选择人们也逐渐倾向于工业产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着价格低廉、方便购买的特性,人们为了追求方便和快捷从而降低了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当中遗留下很多蕴含传统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冲击,而手工艺传统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被大众忽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达一百多种,以杨柳青年画为例,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内容与剪纸等工艺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也因为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受到了限制。

  • 数字化,描摹非遗之美

    作者: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描摹 数字化技术 虚拟现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维动画

    描述: 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如何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本文以传统仪式“撒叶儿哺”等非遗项目为例,讲述如何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提供保护新方案

  • 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存续研究

    作者: 马冬雪,相昌庆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地术拳 后申遗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存续

    描述: 为了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实际存续状态,采用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申遗后,地术拳依托宗师故地,进行整体性保护;聚力各地术拳社会组织,成立地术拳委员会;培育良好的传承氛围,群体的习练热情高涨;对接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整合传播媒介。但地术拳仍面临青年一代的传承危机。建议:应本着留存技艺文化基因,地术拳文化融入村落发展规划,培养区域传承群体;依托旅游展演,整体性保护形成特色区域;对接市场经济发展,嵌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创新传播方式方法。

  • 文化创新与地方文化保护——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

    作者: 徐明阳,胡沁怡,闫梦笛,富诗语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天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传统 杨柳青年画

    描述: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工业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工业流水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连工艺产品的选择人们也逐渐倾向于工业产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着价格低廉、 方便购买的特性,人们为了追求方便和快捷从而降低了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当中遗留下很多蕴含传统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受冲击,而手工艺传统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被大众忽视.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达一百多种,以杨柳青年画为例,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内容与剪纸等工艺有一定程度的重复,也因为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受到了限制.

  • 浅析非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

    作者: 杨咏,王子朝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创 结合 非遗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目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前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被人们所了解,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多元化开发,面向更多的人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文章以消费者、制作工艺、产品性质为导向,为开发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策略,并从博物馆文创商店、网络等方面进行推广,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