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繁棕编在西南石油大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例
作者: 蒲彦羽,侯思羽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精神与人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是保护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重要举措.非遗传承保护进入主流的高等教育,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创新非遗传承保护途径,提高非遗传承保护水平.国家级非遗新繁棕编在西南石油大学传承保护模式所做的实践探索工作,为解决非遗传承保护的瓶颈问题开拓了新思路,为高校文化育人拓展了新载体,并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为非遗传承保护以及高校文化育人提供案例借鉴和理论启示.
-
作者: 李雨蓉,韦馨玥,胡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方面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着磨皮村彝族非遗(磨皮花鼓舞)调研项目,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带动当地扶贫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用非遗文化,带动当地扶贫的具体过程。
-
作者: 陈丽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在民间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非遗”理念,增强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兴趣尤显重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通过民间文学教学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结合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
作者: 刘斌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河南民间舞蹈艺术以丰富多彩、种类繁多、魅力独特而著称,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设河南"非遗"舞蹈数据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更可以为各类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保障。建立数据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前期大量、详实的实地调研和精心设计的数据库框架,也需要后序的维护完善更新,以及科学研究、教学传承和艺术创作,从而全面的打造出围绕数据库建设的发展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
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带动当地扶贫——磨皮村彝族非遗(磨皮花鼓舞)调研
作者: 李雨蓉,韦馨玥,胡洁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方面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着磨皮村彝族非遗(磨皮花鼓舞)调研项目,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带动当地扶贫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用非遗文化,带动当地扶贫的具体过程。
-
作者: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王文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平遥推光漆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文化性、艺术性、民族性,但大多生产效率较低,网络宣传推广程度不高。本文以平遥推光漆为例,结合非遗传承人、高校和商业,从辅助生产和宣传推广两方面来讨论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红松根雕技艺的传承人 刘玉斌:长白山是我根雕技艺的导师
作者: 崔巍,刘玉斌,尚航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在长白山,生长着许多红松。红松的根茎,在长白山下的雕塑家手中变成天马行空的艺术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红松根雕作品,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让人产生无限遐想。2011年,红松根雕技艺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生土长在长白山的刘玉斌,便是吉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红松根雕技艺的传承人。刘玉斌:刘氏核桃、红松根雕艺术第四代传人在四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刘玉斌先后自学了绘画,书法,石雕,泥塑,木雕,陶艺等传统文化技艺,从中汲取精华,开阔视野,使他的根雕工艺有了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刘玉斌有红松根雕作品《长白山魂》《飞龙在天》《二龙戏珠》《百鸟朝凤》《大吉大利》《龙行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