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献
-
从游离到融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民族传统节日与传统体育的关系变化* ——基于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的田野考察
作者: 张萍,王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草龙 融合 游离 仫佬族依饭节
描述: 运用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舞草龙为个案,探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与传统体育的关系变化。研究认为,作为体育非遗的仫佬族舞草龙,在民间仪式的"国家在场",以仫佬族依饭节仪式的实践行为以及节事影像为媒介进行策略性建构,实现其与依饭文化节从游离到融合的关系变化。这个过程也是仫佬族文化的重塑过程,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 陈保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彭祖传说是一则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也是江苏、四川等地的省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传递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积极生命观念与生活态度。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彭祖传说所具有的"养生"文化内涵得到了社会与学界的普遍关注,各相关地区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此外,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传说的发源地,更应重视对彭祖传说的保护。基于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切入对彭祖传说当代传承方式的探讨,便具有了对口传类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的理论意义,以及对不同地域围绕同一传说进行整体性保护与传承方式探讨的现实意义。
-
作者: 曹小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是丰盛的民族文化遗产,根植于民族土壤,包含地区与族群共同的文化风貌和精神信仰,由艺人代代相传传承至今,它的守护与传承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讨论。几千年来,在非遗传统美术的传承延续中,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造型艺术语言影响着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为中国艺术文脉打下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
-
描述: 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碰撞出的奇妙火花,成就了一次难忘的非遗之旅。2019年10月17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6天的非遗狂欢,共吸引了570余万人次来到现场"打卡",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非遗以多样的形态定格在大众的视线和记忆中。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加上社区共开展各类活动830
-
作者: 苏瑞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张玉生 张玉生,泥人张第五代传人。1978年考入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师从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等学习传统彩塑,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