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黎沫君1,刀微2,查禄慧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傣族泼水节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宝贵价值与长远意义。本文分析了德宏州傣族泼水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从宏观视角对傣族非遗状况展开全面且系统的介绍,并深入分析了傣族泼水节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同时,探讨了傣族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问题,讨论了泼水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对加强对傣族非遗的保护意识和发展及传承泼水节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德宏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指导。
-
作者: 张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建议,补齐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短板.龚胜生说,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但也存在非遗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
-
作者: 潘彬彬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记忆资源。对博物馆而言,开展非遗档案工作是充分发挥社会职能,保护、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非遗档案工作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特点,这些都对博物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作者: 古丽努尔•毛乌列特别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劳动的思想结晶,反映着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播,已渗透到群众文化日常建设中。为了进一步发扬和保护我国非遗文化,应将其与群众文化紧密结合,让人民群众在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保护意识。
-
描述: 2021年3月,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的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该校将土家族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改编成了课间操.其中,土家族摆手舞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已进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该校为传承非遗文化,还打造了多个弘扬非遗文化的社团,将传统民族文化植根于教育教学中.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从学生开始抓起,可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行动当中,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
作者: 何鑫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也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非遗进校园,对引导青少年崇尚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深远意义。以西藏地区的非遗文化为具体切入点,结合实践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探究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遗进校园的有效路径。
-
作者: 朱珠,吴艳丽,门子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遗+文创是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性保护的模式。对非遗文创产业的含义做了解释,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脱离大众现实生活、知名品牌太少、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推广力度不足及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最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
文旅融合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贵州平塘为例
作者: 刘雨泉,龙振勇,赵海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兴起的同时带动了信息化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面临新的挑战。走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方向。以平塘县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为案例,探究究文旅融合视域下,当地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结合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效益,促进文旅融合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