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纸鸢迎春文创品牌的构建——以潍坊风筝为例

    作者: 张晓慧,宫圣淋,李菲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纸鸢文化 文创品牌 构建

    描述: 以潍坊风筝为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意品牌的构建研究,非遗文创品牌使得纸鸢文化与现代设计紧密融合.从风筝文化的深层内涵出发切入品牌构建,最终使得"纸鸢迎春"风筝品牌形象个性鲜明,提升品牌在大众印象中的辨识度,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非遗文化入课堂,烙画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 陈春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文化 烙画 课程

    描述: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因此把烙画带入课堂,将烙画的发展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手工技能,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烙画、体验烙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是传承的非遗文化最好的途径。

  •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研培成效分析 ——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 王廷荣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苗族蜡染技艺 研培 非遗

    描述: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分析其研培项目开展过程,总结研培经验和不足,分析成效,有助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并提供思路和建议。

  • 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与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蔡兴林,李佩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路径 文化传承 新时代 传承人

    描述: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研究表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和理论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传承人""传承场""传承物""传承机制"等,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认证、培训、保护和承担责任等工作的力度,实施"全民都是文化传承人"行动;多元化拓展"传承场"的宽度和深度,强调信息化的新媒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作为"传承场"的现实价值;对"传承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名录进行遴选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博物馆;实施教育传承、理论传承和国际交流传承等方式为主的生态化"传承机制",以求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建议。

  • 第三届“全国高校( 职业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

    作者: 侯林英,何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大学历史 首都师范大学 职业学院 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培训班 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

    描述: 2018年8月1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中传笛声教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余所高校教师、研究生,10余所相关科研机构人员,诸名传承人,近90名学员齐聚一堂。全国高校(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师培训班每2年举办一次,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专业学科素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学、研究性人才,是我国非遗教育的重要举措,为全国地方高校培养了一批致力于非遗

  • 非遗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探索——从《2019非遗公开课》说起

    作者: 秦杉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电视综艺节目 新探索 2019非遗公开课 非遗

    描述: 《2019非遗公开课》作为一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综艺元素巧妙融合的原创文化节目,凭借独特的内容、全新的节目形式与多元的营销方式,为非遗类电视综艺节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依托兼具娱乐性与文化性的内容平衡节目文化诉求、电视传播特性、大众心理认知三者间的关系;运用集趣味性、议论性、临场性于一身的节目形式唤醒观众对"非遗"的情感共鸣;通过以融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矩阵式传播模式实现了小众题材的大众化推广。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华州面花的产业化发展策略初探

    作者: 姚柳,张海涛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州面花 文化产业化

    描述: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其发展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以陕西省级非遗华州面花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从生产、销售、宣传、人才等方面对华州面花产业化发展提出可参考性的意见,以促进当地乡村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 “窗满香云”系列文创设计作品

    作者: 徐娅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香云纱 文创设计

    描述: 设计说明:系列作品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的活化再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岭南建筑"满洲窗"景的变化与意境。系列作品均由香云纱制衣时裁下的余料拼接而成,形式变化多样,在丰富香云纱废料运用的同时,也在文创领域开辟出一条"非遗"创新之路。

  • 艺术高校“非遗”进课堂——以广西“侗族”银饰文化为例

    作者: 莫锦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高校教学 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播 广西侗族

    描述: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传承和发展,但是往往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与高校建设普及非遗文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现实需求和价值追求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当前高校的非遗传承与普及传播亟需加强。 [1] 应科学确定目标,系统、全面、持续、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普及和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2] 。以广西“侗族”银饰文化传承 传播为例,将“非遗”项目引入高校开展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侗族“非遗”文化导入”、“广西侗族银饰制作体验”、“广西侗族银饰文化传播影视脚本设计”、“广西侗族银饰文化媒体传播”四个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完成作品。通过探索课程的重点难点,展现引导学生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对侗族“非遗”银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对相关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译介与传播的调查研究

    作者: 邵颖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译介 对外传播

    描述: 江苏省是大运河文化带沿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但对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与传播的研究仍然欠缺。本文紧密衔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探讨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文化资源的译介与传播,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译介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社会变迁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研究——以满族说部为例

    作者: 陈鹏,穆希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满族说部 社会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本文以社会变迁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困境为研究视角,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说部作为研究个案。社会变迁使得发轫于传统满族"讲古"文化习俗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满族说部的演进形态,由氏族指定的传承人当场讲述转变为文字记载;敬祖、祭祖、颂祖的传统功能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留存价值。在众多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中,家族与家庭结构分化、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现代化进程中"去地域化"的消解因素等,客观上造成了满族说部难以"活态传承"的困境。笔者提出"重建""再演"的双轨结合方式以达到满族说部"活态传承"的效果,"重建"是指满族说部传承人依旧俗规制保留拜师收徒、秘传说部记忆方法、教导氏族文化内涵,求"根"求"质"不求"量"的传承方式;"再演"是指保留满族说部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以普及和推广的表层形式扩大非特定文化圈的民众了解满族说部。

  • 文化分层视角下民间文学资源旅游开发优化研究 ——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作者: 陈波,谢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层 黄陂木兰传说 旅游开发 民间文学

    描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不断融合,民间文学愈发成为地方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如何在非遗保护的基础上优化旅游开发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吸收民俗学等理论,构建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的文化层模型,通过阐释民间文学的民间文化层、大众文化层和精英文化层之间的互动,探讨如何兼顾保护和开发,并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认知、监督机制、群体合作和经营策略等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