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基于“学习强国”App的非遗新媒介叙事研究

    作者: 张智妍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媒介叙事 新媒体 “学习强国”App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视新媒介叙事和传播问题。研究回归传播的内容起点,将"学习强国"App作为切入口探析其中的非遗叙事,并借此获知当下非遗新媒介叙事的现状。"学习强国"中的非遗叙事特征表现为以下三点,碎片化叙事适合移动端传播;叙事空间的强地域特色;宏大叙事与个性化视角相结合,并针对叙事风格和叙事形式等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

  • 互联网视角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策略

    作者: 许晓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山西 “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宽了非遗文化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新型网络媒介的不断涌现也为非遗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资料收集等方式,探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现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渠道、方法、内容、效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作者: 苑潇卜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京杭运河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有人认为,将这一非遗与旅游开发进行结合,则有助于非遗的传承。本文首先对京杭运河的非遗保护以及旅游开发互动机制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笔者以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所以,对非遗的旅游价值开发,可以使其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相关人士对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给予了高度重视。

  • 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高校外语教学

    作者: 许晓晴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一代代人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处于黄河流域的山西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山西当地高校的英语教学偏重以西方国家的人文、历史、经济、科技等内容进行语言知识传授,英语课程中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力度比较弱。本文就高校英语教学融合非遗文化内容进行了价值探讨,并对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从文化意识、内容形式等方面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展开研究,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本土非遗文化保护和宣传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对外交流打好坚实基础。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问题探析

    作者: 徐君康1,陈佩君2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遗传承传播 新媒体 问题与展望

    描述: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华丽的乐章。文章阐述了非遗的内涵,指出了现阶段非遗传承传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传承人青黄不接,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滞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必须能够被共同体成员接受,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了文化认同,才会自觉参与其中。

  • 常州烙画艺术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

    作者: 卜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烙画艺术 融合发展 大运河文化

    描述: “常州烙画”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常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穿越江南城区的典型段落,被列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31个遗产区、27段河道之一。作者通过区域内运河文化为主题的烙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研究,积极探索将地方非遗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地方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 浅论梁山灯戏的独特性

    作者: 辜小飞,王泽亮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现代戏 独特性 传统剧目 戏曲剧种 梁山灯戏 声腔系统

    描述: 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山灯戏入选其中,与川剧并列为重庆地区国家级"非遗"戏曲剧种。形成于四川省梁山县(今为重庆梁平区)的梁山灯戏,既不似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具有广泛的普及度,也不像昆曲、梨园戏、新昌调腔等剧种具有"活化石"级价值,却能以重庆独立剧种成功入选第一批国

  • 遗产思辨研究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作者: 吴晓静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传承 遗产思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过于强调"遗产"特性,而使其本质上"物化"的倾向。溯及现代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不难找到其二元理论逻辑的根源。遗产思辨研究将非遗视为动态的、意义生产的过程,认为其内在价值并非天生具有,而是经由社会的、文化的、话语的动态复杂动力机制形成,强调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在与多元群体实践中重新理解非遗的本质,通过多层次及全方位阐发、挖掘和转化其精神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文化价值,释放其所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进而发挥非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活态传承的时代命题。

  • 融入生活记住乡愁

    作者: 肖岩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文化乡愁 融入生活 民俗活动 舞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制品 展销活动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标志之一就是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 基于跨界打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

    作者: 王家飞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设计 跨界 文化创意 非遗

    描述: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 地方非遗进校园对文化育人的价值探讨

    作者: 赵捷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学校 界定 非遗文化 实施 影响 背景

    描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非遗进校园,让学校成为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场所。它不但拓宽了年轻人的视野,而且使非遗产保护和继承工作"后继有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非凡的价值。而今,这篇文章从继承和教育的角度来看,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途径。我希望把思想和启示传递给读者。

  •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抚州市图书馆为例

    作者: 罗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保护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

    描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文章从非遗保护的意义和抚州非遗概述入手,分析公共图书馆在保护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并以抚州市图书馆为例,列举了部分保护措施,借以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