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作者: 田艳,艾科热木·阿力普,百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主体地位 启示 少数民族 “非遗” 域外比较 法律保护机制
描述: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非遗”保护,建立了众多的“非遗”保护组织并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在公法保护方面,各国重视调查与记录,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多样化的认定,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来源群体,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独立法保护。在私法保护方面,很多亚非国家承认并尊重社区集体权利,并确立了公有领域有偿使用制度。域外经验对中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启示主要包括:采取统一立法的立法模式、整体性保护的保护理念、重视专项立法、尊重少数民族与传统社区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非遗”私权保护路径等。
-
作者: 郭枫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记忆与历史底蕴的象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民族非遗的传播形式日益丰富,尤其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其强大的社交属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提升了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也改变了其在受众心中的刻板印象。但是单纯从内容层面的传播并不足以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必须借助新的营销手段和优质的传播内容来进行非遗品牌IP建构,拓宽民族非遗品牌的价值空间,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娱教化保护与传承—i-Treasures项目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姚静,加小双,张晨文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Treasures 娱教游戏 i 娱乐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数字转型的时代背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娱教理念与技术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欧盟开展的i-Treasures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提出背景、执行内容、研发成果和实施效果等4个维度进行剖析,归纳出其在数字化保护意识、数字化保护技术、娱教化元素应用和话语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并总结其在意识培养、技术应用、元素开发和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对于我国非遗娱教化保护的启示和建议。
-
作者: 刘雪红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文章从现代化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及城市化背景下非遗如何创新发展的话题出发,对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
作者: 刘婧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
作者: 胡玠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我国民族文化一直都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全国各地都存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艺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工作者深入研究的对象。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针对非遗工作设立了一定的目标,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非遗的传承。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重要平台,需要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创新。文章针对美术类非遗传承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
桂东南民间武术自主传承发展路径探微——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保护
作者: 孙庆彬,李远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考察桂东南4个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探寻其传承发展的路径。调查结果发现,桂东南民间武术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主传承发展,其路径为:依靠宗族关系,强化传承力量;扎根民间土壤,深植草根组织;依托民间精英,强化组织权威;借助乡规俗约,规范习武行为;传习经典技艺,呵护文化根脉;遵循民间逻辑,激活创新思维。当代桂东南民间武术运作逻辑正发生嬗变:从重"血缘宗族"转向重"业缘商缘";从重"民俗价值"转向重"经济效益";从注重"人情世故"转向重"法律契约"。这种自主传承发展路径对我国"非遗"自主保护的启示:自主保护的精髓是依靠民间力量进行民间自我保护;自主保护的关键是采取"官方主导,民间主办"的保护模式;自主保护的政策须随着民间价值嬗变而作适应性调整。
-
作者: 陈述知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以静态的古物展陈为主,现代博物馆展陈方式趋于多元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范畴,与非遗特质相适应的活态展陈进入实践阶段。南京博物院非遗馆通过戏曲展演实践,探索了作为活态展陈"展品"的戏曲的遴选标准和策展形式。尝试在戏曲剧目、展演团队、展演形式等方面设定遴选标准,并策划了日常展演、专题展演、品牌展演等多种形式。为解决戏曲展演中的遴选、策划和运营中的现实问题,应该明确戏曲展演的入馆定位和价值导向,还应该对戏曲展演依托博物馆平台的多元化发展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