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 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推广研究

    作者: 王晓玲,乔淼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市场推广 威海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以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分析其现状及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非遗市场推广力度,多样化非遗市场推广方式,提高对非遗重视程度,改变非遗传承人传统生产盈利方式,将非遗与旅游项目充分融合等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达到大力推广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 四川兴文苗族旅游扶贫情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作者: 何莽,黄凯伦,李靖雯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旅游扶贫 非物质文化 民族旅游

    描述: 民族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有时产生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冲突;基于四川省兴文县苗族旅游扶贫案例的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情境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为扶贫攻坚提供资源支撑,通过合理的政策规范和市场引导,采用节事活化、景区集中展示和非遗街区建设三步走的策略,能够实现非遗保护、旅游开发、精准扶贫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 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作者: 孙洋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势在必行 知识产权制度 智力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传承的智力成果和文化财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但一直被排除于知识产权制度之外,没有保护到位。我国乡村中拥有丰富的非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作者: 万小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

    描述: 作为文化大国,和"非遗"大国,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直较为重视,发展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即政府应当在这其中起到实质性的主导作用.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物质文化遗产数目、种类较多,但影响不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保护出现中央与地方的失衡;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固化,方式单一.基于此种问题,本文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作者: 尹培丽,姚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口述历史 信息资源建设 口述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 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口述档案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口述档案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考虑到“非遗”的地域性特征以及中国的具体文化实际,建议在充分调动地方档案馆主动性的基础上,由国家档案馆或档案学会牵头,按专题分类分级建立全国性“非遗口述档案”资源网络,形成统一业务规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口述档案的利用。而对相关国际公约和法律条款及保护机制的分析,无疑为非遗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参考文献19。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以地方立法权下放后的非省级地区为例

    作者: 刘睿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数据分析 地方立法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本分析

    描述: 2000年5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立法保护的大门开启。2015年地方立法权的下放,使得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深化发展。借助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立法权下放后的非遗保护立法背景、立法的时空分布、文本形式和内容差异等方面,对已经批准通过的17部非省级地方非物质遗产保护法规进行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提出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地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 道州龙船信仰习俗“非遗化”调查研究

    作者: 李琳,邵齐齐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龙船信仰 非遗化 道州

    描述: 湖南道州龙船信仰习俗本是源于先民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在当代大力开发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背景下,道州龙船信仰习俗逐渐走向合法化,其现代传承是由政府、地方精英与当地民众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当民间传统文化尤其是信仰文化“非遗化”,并成为市场资源时,民间信仰也面临着不断被国家政治、地方力量以及现代学术等加以干预、建构的情况,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成为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琼举办

    作者: 刘妍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衣被天下 华服 恭王府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时尚 锦绣中华 海南省三亚市 现代服饰设计

    描述: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

  • 扬州、台北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

    作者: 张晶晶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北 扬州 合作与交流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扬州、台北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扬州、台北两地的非遗文化产业在发展依托、发展过程、发展途径及特征方面的差异进行理论分析,加强两地传统非遗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形成具有实操性的两地非遗文化产业合作模式,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交流加强两地情谊交流,通过全面促成和强化两地文化沟通与协作,协同承接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一条扬州、台北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模式路径。

  • 尼西黑陶纹样的衍生品设计

    作者: 景晶,段元浩,储蕾芳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衍生品 尼西黑陶纹样 尼西黑陶

    描述: 尼西黑陶是云南历史上的文化结晶,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火与泥的融汇,其装饰纹样更是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有神兽体纹与植物纹等纹样,体现当时人们的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8年尼西黑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宝贵的传统工艺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面临着落后危机。本文以尼西黑陶纹样衍生品的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纹样进行再设计,探讨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的过程。文化衍生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新产物,符合当下潮流的文创衍生品也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对现代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可以结合尼西黑陶的纹样与带肌理的扁平插画风格进行创作,文化与设计不断在每个行业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 刍议新时代下非遗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作者: 王婷婷,孙亚茹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关键词: 纪录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策略

    描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部分优秀的非遗项目由于保护和传播不及时,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危险。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纪录片具有记录、保存、传播的功能和形象、科学、可信度高的优势,是新时代非遗保护和传播的有效手段,应该担当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结合纪录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点和功能,探讨纪录片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

  • “ZHI艺”平台:打造绚丽的非遗数字化展示空间

    作者: 田野 出版日期:2020-06-01 出版社:

    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的表演、制作的过程是非遗项目的主体,也是展示与传播的核心内容。因此,如何更好地打造非遗展示空间,全方位向公众展示与传播非遗的文化内核,是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议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非遗保护传承需要的日益迫切,传统博物馆和实体展示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非遗在传播速度和广度上的要求。数字化展示方式利用现代数字视听与交互传播方式展示传承人的传习状态,无需打破传承人正常生产生活,即可将非遗的表现形态与内在魅力传达给参观者。当下,越来越多可视化媒介、体验性展示以及"虚拟+现实"的场景,在非遗展示中被不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