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互联网+”时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探究 2020-06-0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相融合,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探索"互联网+非遗"的路径和方法,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注入新的动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路径探索——以善琏湖笔为例 2020-06-01

    习总书记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本文以善琏湖笔为例为例,阐述非遗传承与保护重要性,以高校非遗传承有效机制为载体,探索更有效的非遗传承与保护路径

  • 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 2020-06-01

    岫岩满族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重点呈现了民众生活世界中岫岩满族皮影戏的现实存在状态及其传承与保护。不断式微、陷入困境的岫岩满族皮影戏,一方面展示了民间社会在非遗整体性保护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昭示出统合政府和民间社会双元主体力量在公共文化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进程中的“异化”行为分析 2020-06-01

    近年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产性保护"开发的推动下,对非遗文化胡乱打造、随意包装以及对其文化精神不负责任的传播和解读,使相当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化"为某些地方、某些人的"生财之道";非遗的传承形式与价值内涵已几近丧失;非遗的传承主体(传承人)也大多丧失了话语权,在"发展创新"的大旗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市场。于是非遗主体主动让位,利用者则反客为主,任意市场化。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将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 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吟诵”的内涵及其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吟诵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表现形式是"文学、音乐、语言"三者的融合。自"非遗"的角度,从涉及学科和文化表现形式探析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吟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传承实践,探讨如何做好"常州吟诵"的保护和传承。

  • 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分布情况直接反映了民族非遗的地区传承情况和保护态势。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实现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空间分布情况,探讨影响空间分布的理论依据,分析其空间分布反映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展望。

  • 非遗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教学方法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大批量的工业化产品代替了传统手工制作,导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关心逐渐降低,致使非遗文化缺少保护或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非遗文化面临着无法传承的问题。为了让非遗文化遗产重新得到大家的认识了解传播,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服装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中非遗元素的运用,分析了其教学方法、运用方法和设计角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服装设计教学中非遗元素应用的重要性,思考提出了应对教学和非遗元素相结合可切入的多个方法角度。

  • 博湖县乌图阿热勒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本文以博湖县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乌图阿热勒村为个案,考察当地蒙古族牧民继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存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从带有共同性和典型性的从事"非遗"现象入手,讨论由此带出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限于某一传统手工技艺,它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要解决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负面作用和破坏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