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关于“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包含了各地区、各民族所保存、流传下来的舞蹈,它记录了各地区、各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劳动等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紧贴人民的生活,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个性特点及审美习惯.大部分"非遗"舞蹈是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得以延续,少数则有其相应的文字、图谱等资料的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正遭受到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呼吁大家,放下手机,走出家门,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去保护、去传承我国"非遗"舞蹈文化.

  • 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的路径探究——以新疆土陶艺术为例 2020-06-01

    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承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并且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可以依托自身优势,设置相关研究中心,开设民间手工制作课程,推动非遗进课堂;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开展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依托平台优势,在线下和线上推广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

  • 非遗视域下对武当道乐乐团培训的探析 2020-06-01

    以武当道教乐团培训为例,从非遗保护传承的角度对武当道乐乐团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政府、传承人、高校、社会力量在道教乐团培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探析与思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自身的造血能力与唤醒大众文化自觉。

  • 探究泷水民歌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与挑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高度重视再度引起了我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寻觅与挖掘.粤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西文化中璀璨的瑰宝,而泷水民歌除了是其中一支彰显民族区域风貌的分流外,更是粤西本土文化教育发展的记录者和弘扬者.泷水民歌在传承中出现的发展问题能较清晰地表现出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将探究粤西本土音乐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其振兴与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与途径 2020-06-01

    如何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具有多元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投入、编写教材、技能传承等方式探索学校非遗教育的途径.

  • 庆阳香包绣制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实践探析 2020-06-01

    庆阳香包绣制自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庆阳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庆阳香包绣制被活化利用并融入民众生活,2011年庆阳香包绣制国家级非遗项目所在公司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虽在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初具规模,但却无法再上新台阶,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须从项目保护单位职责、文化传统与创新开发等方面进行探析。

  • 我国非遗保护的认识与实践 2020-06-0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切实加强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基础工作,着力保护非遗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促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一、非遗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着,但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等音乐人才的文化场所,具有传承音乐类非遗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非遗课程建设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材存在缺失等多方面问题,导致音乐类非遗在高校的传承陷入瓶颈。文章对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传承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了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传承的路径,以期能为解决非遗传承受阻提供一定的帮助。